【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退化性膝關節炎可致變形 非骨水泥人工關節減鬆脫

發佈時間: 2021/12/17

正所謂年紀大機器壞,身體退化無法避免,以致周身骨痛,而當中膝痛是長者常見問題之一。退化性膝關節炎是其中一種導致膝痛的成因,因關節長期勞損而致。患者的關節初期出現紅、腫、痛、熱,嚴重者膝蓋更會變形,難以伸直及活動受限。當影響日常生活,患者或需進行半膝或全膝關節置換術,亦可選擇使用骨水泥或非骨水泥方式固定人工關節。

退化性膝關節炎按退化程度選擇治療
年紀大、曾有骨折、患有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及銀屑病等疾病,皆有機會加快關節退化。骨科專科陳裕勝醫生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症狀常見於年長一輩,令膝關節長期出現痛楚,如膝蓋關節突然疼痛,則較低機會由退化性膝關節炎引起。」在檢查方面,醫生會先詢問患者過往病歷,臨床檢查整個下肢,包括膝蓋、髖關節及腳踝關節等。陳醫生解釋:「約15%至20%患者因髖關節退化而致膝痛,痛楚由髖關節蔓延至膝蓋。」

如確診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可先透過冰敷,服用消炎止痛藥及使用止痛貼來紓緩疼痛,進行物理治療亦有助鍛鍊四頭肌。當情況變差或需使用注射治療,如注射類固醇、透明質酸、人工關節液或血清素等,惟此法治標不治本,只對初期及中期膝關節退化有效。

非骨水泥人工關節 鬆脱率較低
而膝關節置換手術則需視乎患者需要,可選擇以骨水泥或非骨水泥方式固定植入物,非骨水泥方式的原理是讓骨生長在假體的小孔內,以固定膝蓋關節。陳醫生表示:「因患者自身骨骼生長在假體表面,所以人工關節的鬆脱率亦較使用骨水泥低。」但要留意,骨骼生長在假體需時,因關節未完全固定,患者在術後首3至6個月活動關節時或會有輕微痛楚。

陳醫生憶起一名52歲男患者,年輕時因打欖球而致十字韌帶斷裂,亦曾進行前十字韌帶重建術,故膝關節較易提早退化。他在一年前求診時膝關節已變形,彎曲度為10度。當時他亦有注射類固醇治療,後決定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在術後9個月,關節可完全擴展至100度。如想保護膝關節,陳醫生提醒:「可選擇非負重運動如踏單車或游泳等,這可減低下肢勞損,熱愛跑步的患者亦可多做物理治療強化四頭肌,當四頭肌強壯,關節受損機會較低,可減低軟骨受損機會,並減慢患上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風險。」

{{hket:inline-image name="dr.jpg"}}{{/hket:inline-image}}

骨科專科陳裕勝醫生

以上資訊由陳裕勝醫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