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放線菌病|婦蛀牙後染惡菌下顎骨流膿壞死 醫生警告可入侵肌肉蝕骨骼內臟|拆解2種感染來源

發佈時間: 2021/09/08

口腔衛生與身體其他部位的健康息息相關,包括皮膚狀況。台灣一名中年婦早前因右下顎紅腫及流出黃啡色分泌物求醫,經檢查後證實受放線菌感染,致下顎骨骨髓壞死,懷疑與蛀牙有關。其主診醫生表示,放線菌病主要有2種感染來源,嚴重會侵蝕骨骼及內臟等部位,引致骨髓炎及骨壞死等,建議大家做好個人口腔衛生,若有身體不適應盡早求醫處理。

女子下顎紅腫求醫 揭遭放線菌感染骨髓壞死

綜合台媒報道,當地一名中年的施姓女子,因連日來右下顎紅腫,並有黃啡色顆粒分泌物,遂前往醫院皮膚科就醫。經檢查後,發現她有多處蛀牙與疑似皮內瘻管(Sinus tract),觸診擠壓時有膿狀分泌物及黃黑色顆粒,故安排她進行全口X光掃描及皮膚切片。

切片後發現,患者有皮膚潰瘍,而且發炎細胞聚集在大量細絲狀細菌周圍,經病理化學染色,證實屬於放線菌(Actinomyces species)。由於其下顎骨出現骨髓壞死,故須透過切開引流、外科清創和口服抗生素來作治療。

(↓點擊圖片放大↓) 

  • {{hket:inline-image name="photo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1.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jpg"}}{{/hket:inline-image}}

2種主要感染來源

主診的皮膚科醫生羅子焜表示,放線菌病主要發生在頸、臉部和胸腹器官,其中顎骨易被感染。放線菌種類繁多,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包括土壤、空氣及水都有其存在。放線菌會引起慢性化膿性皮膚炎,常有瘻管形成,並流出帶硫磺色顆粒的膿液。而感染來源主要分為以下2種:

  • 內源性感染:經常存於蛀牙中,在拔牙、外傷和口腔外科手術後都可能引起感染
  • 外源性感染:通常是被咬傷引起,在感染後常會出現細菌感染,損害情形會由中心逐漸通過瘻管,向周圍侵犯皮膚和皮下組織,甚至到達肌肉、骨骼與內臟等部位

嚴重可致骨壞死

羅子焜解釋,放線菌病早期症狀最常見感染部位為頸、臉交界部位及下顎角、牙槽部位。在檢查中可見皮下結節,皮膚表面高低不平、呈暗紅或紫紅色。其腫大破裂後形成多發性竇道瘻管,膿液內可見直徑1至2毫米(mm)的淡黃色堅硬硫磺顆粒,咀嚼功能或受影響。至晚期,放線菌病損害可侵犯到舌頭、唾液腺、下顎骨、腦、眼及頸胸等部位,其中需留意若侵犯至下顎骨部位,或會引起骨膜炎、骨髓炎及骨壞死,極少數頸、臉部放線菌病會侵犯顱骨或腦室。

藥物治療方面,羅子焜建議首選為青黴素或磺胺類藥物;手術處理則是將所有較淺病灶及竇道瘻管切除,或是切開引流。患者在預防上,需多注意口腔衛生,若發現有牙齒發炎或牙周病時,須趕緊就醫治理。

同場加映:

聲帶受損|練美娟年少玩通宵常大叫致聲帶生瘜肉 因黃德斌一句話做手術還原靚聲

{{hket:ul-video id="4069"}}{{/hket:ul-video}}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立即體驗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賴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