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易 照顧者的話兒
「賽馬會『回家易』離院復康計劃」自2018年推出以來,讓不少腦退化症人士及家屬受惠。之前本欄跟各位讀者分享了幾個故事,相信大家亦有興趣一聽照顧者的夫子自道。
同你分享小故事
早於2016年時,我們發現媽媽「健甜」的記性轉差,從上網找尋資料從而認識到「賽馬會耆智園」──一個專門為腦退化症人士提供服務的機構。翌年媽媽確診阿茲海默症,是最普遍的腦退化症,於是我們安排她到「耆智園」的日間中心「上課」,護士黃慧玲(黃姑娘)是媽媽的個案經理。
2018年12月媽媽不慎跌倒入院,加上腦退化症衍生的行為及情緒問題,醫院為減低跌倒風險,為她穿上約束衣。約束的經歷,對媽媽身心造成了陰影,雖然她不懂得表達和應對,但我們也感受到她的不安和焦慮,那種不被理解及無助的感受。當時我們不忍見媽媽被綁,但亦擔心若再次跌倒。在矛盾心情之下,遂返回「耆智園」向黃姑娘求助,就是這樣,我們參加了「賽馬會『回家易』離院復康計劃」。
媽媽好不容易在醫院留醫了28天,出院後隨即入住「耆智園」,銜接上「回家易」。此計劃提供短期住宿支援,而園方亦明白媽媽的經歷和感受,在照顧上會加以導向及解釋,讓媽媽安心。透過不同專業的介入,媽媽和我們都有既定的訓練及支援,如:復康治療、認知訓練、護理服務及家庭支援等,讓媽媽得以重拾自信,重新展開社交生活。成功感增加以後,她繃緊的情緒得以緩和。最好的安排就是家傭也能同時參與學習照顧技巧,為媽媽日後回家做好照顧上的準備。
媽媽留醫之時,醫生曾說她跌倒導致最尾那節脊骨扁塌,日後或需長期坐輪椅,當刻簡直晴天霹靂!幸而「耆智園」物理治療師針對性地為媽媽集中鍛鍊下肢肌力,教她如何走路及用力,經過一系列的復康訓練,奇蹟出現了!媽媽回家時只需持手杖便可自己步行。
之前我們常常擔心約束的經歷會困擾著媽媽,但感恩的是「回家易」計劃讓媽媽重拾希望,她身體機能、自理及認知能力有所提升,能重投日常。
衷心感謝「耆智園」的每一位工作人員,你們以人為本的照顧,讓她感到被關心及尊重,加快康復進度回家,真的是雨後彩虹
李健甜女兒吳巧娟謹致謝
「賽馬會耆智園」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著重與長者建立關係,並尊重長者,協助他們減低入住時所產生的不安和陌生感。「賽馬會『回家易』離院復康計劃」為有需要的腦退化症人士提供不同之服務計劃,詳情請致電2636-6323或瀏覽:
https://jccpa.org.hk/tc/service/discharge/index.html
回家易 照顧者的話兒
「賽馬會『回家易』離院復康計劃」自2018年推出以來,不少腦退化症人士及家屬受惠。之前本欄跟各位讀者分享了幾個故事,相信大家亦有興趣一聽照顧者的夫子自道。
同你分享小故事
大家好,我是張嘉華。
媽媽瑞端在2018年年中確診有腦退化症,當時她正受情緒病困擾,因而出現妄想及多疑的情況,導向混亂,跌倒風險甚高。我作為媽媽的主要照顧者,身心各方面所承受的壓力不足為外人道。
更甚的是之後媽媽因病入院,受到腦退化症影響,再加上面對陌生環境,她的行為及性情大變,可想而知當時我們的無助及無力感有多大!每天疲於奔命來回醫院與家已幾近乎心力交瘁之際,突然想起幾年前我參加長者中心的活動時,認識了專門為腦退化症人士及家屬提供服務的機構「賽馬會耆智園」,於是立即致電,職員了解過我們的情況後,隨即向我推介「賽馬會『回家易』離院復康計劃」。
媽媽入住「耆智園」初期仍有妄想及多疑,兼且步履不穩。經過護士、物理治療師及社工等針對媽媽的背景及需要,為她設計個人照顧計劃,並訂立照顧目標,鼓勵她參與各項機能訓練、認知及社交小組,在短短一個月後,媽媽的身體機能及自理能力已見明顯進步。住了4星期後,媽媽回家了,我們發現媽媽的社交能力改善了,開始放下對別人的戒心,同時也減少了驚慌和焦慮,認知能力亦有所提升,以往日夜顛倒的情況也得以解決,我們也重新看到了曙光。
之後我們安排了媽媽每周在日間中心「上課」,持續的參與同時發掘出她的個人興趣——原來她對藝術有敏銳的觸覺,亦有一對靈活巧妙的手,無論是畫作或是小手工也經常獲得中心職員們的褒獎。人也比前開朗和健談,我們全家都感到欣慰。
我由衷感謝「回家易」計劃,特別是看見媽媽心情、身體機能及認知各方面有所提升,這確實是腦退化症人士及照顧者的正確出路。
「賽馬會耆智園」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著重與長者建立關係,並尊重長者,協助他們減低入住時所產生的不安和陌生感。「賽馬會『回家易』離院復康計劃」為有需要的腦退化症人士提供不同之服務計劃,詳情請致電2636-6323或瀏覽:
https://jccpa.org.hk/tc/service/discharge/index.html
回家易 聽不明的說話
為頭家勞碌半生,以為退休回家可與老伴重享二人世界優哉悠哉,豈料對方性情大變,做甚麼也提不起勁;更甚的是,老伴所說的話自己完全聽不明白!是誰有病?是我還是你?
同你分享小故事
一向樂天的李女士去年才「登六」, 與同齡的丈夫在退休後朝夕相對,丈夫卻發覺太太很易因一些小事發脾氣,同時亦發現她的言語表達及自理能力逐漸轉差,經家庭醫生轉介至精神科醫生求診後,確診額顳葉型腦退化症。
家人對腦退化症認識不多,李女士也曾試過走失被送院,住院期間她出現譫妄症。在朋友介紹下,李女士的家人安排她參加「賽馬會『回家易』離院復康計劃」,出院後隨即入住「賽馬會耆智園」。
李女士入住初期,用餐、大小二便及洗澡均需職員協助,然而她對這些照顧十分抗拒,亦拒絕參與小組活動。她在院舍內頻密走動,除了經常在門口徘徊,也會尾隨職員企圖「出走」。李女士的情緒起伏也大:時而表現從容,時而嚎啕大哭,有時在沒有對象之下,也會破口大罵。
「回家易」個案經理了解李女士的背景及喜好後,遂播放她喜愛的歌曲以穩定其情緒;護理人員同時多給予眼神接觸,並留意她的情緒表現及反應,以身體接觸表達對她的關懷和愛護,從而建立互信關係。職員也頻頻跟她進行導向,如自我介紹身份等,好讓其慢慢掌握身處的環境,增加李女士的安全感,並特別安排她在特定位置進行個別活動及用餐。
額顳葉型腦退化症人士因言語區受損,在表達個人需要及與人溝通方面有困難,會感到沮喪及無助,覺得難以被理解。社工安排她參與表達藝術小組,鼓勵透過非語言方式表達內心感受,讓其抒發壓抑的情緒。同時,朗讀詩詞及唱歌班,引導她透過閱讀耳熟能詳的詩句及歌詞,改善言語表達能力。
李女士在「耆智園」職員協助下,已逐漸適應新環境,並願意投入小組,重展笑容。現時,她已能獨自用餐,及在適當的引導下完成大小便。家人亦積極與園方溝通及全力配合,逐步掌握照顧腦退化人士的技巧,對接李女士回家好好照顧增加了不少信心。
「賽馬會耆智園」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著重與長者建立關係,並尊重長者,協助他們減低入住時所產生的不安和陌生感。「賽馬會『回家易』離院復康計劃」為有需要的腦退化症人士提供不同之服務計劃,詳情請致電2636-6323或瀏覽:
https://jccpa.org.hk/tc/service/discharge/index.html
回家易 大家吃顆「定心丸」
照顧者要全方位照顧家中腦退化症長者已經筋疲力竭,倘若老人家一旦因其他病症住院,從留醫至回家期間,有沒有專業的「中轉站」既可幫助老人家復元的同時,也可讓照顧者學習一下照顧技巧,令雙方得以安心?
同你分享小故事
2020年8月,新冠肺炎依然肆虐,人們都避免進出醫院。然而腦退化症長者強叔因為發燒、肺炎及尿道炎,已在短期內多次入院。為使強叔出院後獲得更妥善之照顧,女兒及太太於是申請「賽馬會回家易離院復康計劃」,讓強叔出院後暫時入住「賽馬會耆智園」繼續接受護理及復康訓練,希望他能在為期六星期的住宿時間內好好康復,早日回家。
多次頻密地進出醫院,就連普通人也會難以適應這些陌生環境,更遑論強叔這類腦退化症人士﹖當他被送到「耆智園」時,樣子憔悴,身形瘦削,腳部皮膚更是乾枯到脫皮!由於炎症的關係,醫生處方的抗生素致使他的胃口差了很多,體重更是明顯下降,連帶活動能力也受到影響──物理治療師需安排二人協助強叔使用四腳架站立!
為免強叔吃東西時哽到,醫生安排他吃糊餐,飲料也需加入凝固粉,這些都令他十分抗拒。「耆智園」職業治療師於是利用味覺刺激,重新勾起強叔進食意慾,強叔胃口亦慢慢重開,並得以由進食糊餐進步到吃碎餐,體重亦逐步回升。由於營養吸收良好,他的身體力量有所改善,加上適當的體能訓練後,強叔很快已經能在旁人協助下慢行。
就「耆智園」醫護人員經驗所得,老人家長期臥床,皮膚容易有傷口,姑娘們為強叔準備了合適的減壓用品下,他不僅傷口癒合情況理想,還減低了壓瘡和新傷口的形成呢﹗
強叔在「耆智園」短短的六星期住宿很快就完結了。這段日子,家人了解到如何細心地照顧腦退化症人士的起居,大家的憂慮也逐漸減少,接強叔回家的信心也大大增加!其實在「回家易」服務過程當中,有不同專業的介入及協助,家人對腦退化症人士的「回家之路」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而對家人最好的,就是彼此能達到共識,讓長者在被尊重之情況下,仍可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模式,開心居家安老。
「賽馬會耆智園」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著重與長者建立關係,並尊重長者,協助他們減低入住時所產生的不安和陌生感。「賽馬會『回家易』離院復康計劃」為有需要的腦退化症人士提供不同之服務計劃,詳情請致電2636-6323或瀏覽:
https://jccpa.org.hk/tc/service/discharge/index.html
回家易 之 幫幫嫲嫲 幫幫我
試想像,某天不懂游泳的你及你的至愛齊齊跌落大海裡,二人拚命亂划水掙扎下,突然有人拋下救生圈,你們二人安全脫險,相信當刻感激之情難以用筆墨形容。
同你分享小故事
2019年冬至前夕,「靚嫲嫲」如常返長者日間中心「上課」,「乖孫女」工作中突然收到中心姑娘急電,說是要送嫲嫲入院。「我即時飛赴急症室……待著待著,終於見到當值醫生,他說道:『你嫲嫲心跳有點不規律,可能是曾經沒有呼吸……她已九旬高齡,都是讓她在內科留醫好些。』」「賽馬會耆智園」「回家易」計劃個案經理黃姑娘都感受到「乖孫女」說來仍有餘悸。
「靚嫲嫲」有腦退化症,加上失聰,上病房後對陌生環境顯得煩燥,強行把靜脈注滴拔出來,病房醫護唯有對她施行約束。「乖孫女」說:「當我看見她肚皮上滿佈掙扎後的瘀痕,腳腫和腳跟都有血泡,我心痛得哭出來了!」
「靚嫲嫲」留醫一陣子後,被轉送到沙田醫院進行復康治療,醫務社工亦約見家人商討出院後的照顧安排,「乖孫女」正思索該向何方尋求幫助時,醒起叔叔曾提過醫院附近好像有一間叫「賽馬會耆智園」的機構,上網一看,恰巧發現「回家易」的計劃。
「耆智園」按「靚嫲嫲」的情況,為她安排了為期十二個星期的復康計劃,除了提供舒適的住宿環境外,更設營養餐膳,並由物理治療師為她度身訂造復康運動,以加快復原。細心的護理人員悉心照顧嫲嫲,用上香薰提升睡眠質素,而足疾診療師更處理她多年的灰甲,嫲嫲腳部傷口亦慢慢痊癒。「靚嫲嫲」精神逐漸恢復回未出事時的狀態,體重也增加,面上終於露出微笑,情緒及活動能力也改善,使「乖孫女」和家人的心也安定下來。
「回家易」計劃除了在復康及護理照顧到腦退化症人士外,亦同時關顧家屬的心理狀況,讓照顧者明白、了解長者的特徵和情況,如何適當地介入行為表現。「乖孫女」表示:「全家都愛嫲嫲,但坦白說,她的徵狀有時令我們很困惑。『耆智園』讓我們知得更多、更深入,特別是嫲嫲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更重要的是被尊重!」
「賽馬會耆智園」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著重與長者建立關係,並尊重長者,協助他們減低入住時所產生的不安和陌生感。「賽馬會『回家易』離院復康計劃」為有需要的腦退化症人士提供不同之服務計劃,詳情請致電2636-6323或瀏覽:
https://jccpa.org.hk/tc/service/discharge/index.html
回家易 之 你努力 我更努力
有沒有想過,平日「正正常常」的一個人,竟然在某天突然被確診患上腦退化症?
而作為主要照顧者及家人,又應該如何面對或尋求外界協助?
同你分享小故事
熱愛看足球賽事的林伯於某個深夜,原本正安坐家中收看大賽決賽直播,但突然半身無力,老伴發現後遂致電999求援,送院後證實為腦中風,同時確診腦退化症。由於林伯的主要照顧者只有太太,事出突然,徬徨的林太對於未來要照顧中風又有腦退化症的丈夫,在毫無概念之下,感到非常無助。
幸好這位主婦平日喜歡滑手機上網瀏覽,讓她「找」到了「賽馬會耆智園」的「賽馬會『回家易』離院復康計劃」網頁,於是致電以了解詳情。
為了加快復原進度,林伯甫出院即入住「賽馬會耆智園」,並隨即展開為期六周的復康計劃。他盡力配合物理治療師為其度身訂造的復康運動,由最初用四腳架學行,慢慢已恢復到使用拐杖慢步。另一方面林伯偶有失禁,在「賽馬會耆智園」醫護人員協助下,進行了一段時間如厠訓練,現在已可自理大小便。這些身體機能上的恢復,減輕了太太不少焦慮。
起初記憶力麻麻的林伯,連語言表達也受到影響,詞不達意之下,難免會發脾氣。中心同事遂安排他參與認知訓練,加上自身努力,認知能力及表達力都有明顯進步。林伯的心情也慢慢地好起來,自信心和笑容也多了。
在「賽馬會耆智園」住了四十多天,林伯無論活動能力及自理能力都大有進步,可以回家了!見到丈夫有成績,林太的壓力也得以紓緩,而家人對於腦退化症亦有了認識。現在林伯除了每星期繼續定時到日間中心參與腦退化認知訓練外,家人亦偶爾為他下載足球激戰,讓他在日間收看,以解他「餓波」之苦。
「賽馬會『回家易』離院復康計劃」為有需要的腦退化症人士提供不同之服務計劃,詳情請致電2636-6323或瀏覽:https://jccpa.org.hk/tc/service/discharge/index.html
回家易 之 不再依賴
人皆有墮性,「依賴」很正常。腦退化症人士跟我們一樣,只不過是認知功能缺損了,倘若他們事事也有人或工具「依賴」,便會逐步失去自我照顧能力。若果連僅餘的能力都受到限制,退化速度會比預期更快。
同你分享小故事
劉婆婆,93歲,有腦退化症八年,同時患有柏金遜症及膝關節炎。跟婆婆認識初期,她跟任何人均沒有眼神交流。
劉婆婆近兩年多次跌倒入院,行動雖沒從前便捷,但尚幸仍保有步行能力。半年前,家人不忍心她再次跌倒,為她購買了「大班椅」,免再生意外。劉婆婆在大班椅上舒服慣了,逐漸失去自主步行的意欲,最弊是連女傭姐姐也開始忘記婆婆是懂得步行的!坐卧時間多了,她在短短時間除了步行能力退化外,簡單自理如飲食及如厠等也開始退步,要依賴女傭幫忙——結果,婆婆早前因吸入性肺炎入院。
劉婆婆的家人找「賽馬會耆智園」協助,希望婆婆已轉弱了的身體機能在出院後能恢復過來,重拾活動能力。在選用「回家易」服務期間,我們以社交心理模式作為介入手法,跟劉婆婆做朋友。入住之初她沒有理睬我們,更遑論眼神接觸。但我們每天都陪伴她參與步行訓練、飲食、洗澡,我們也常主動與婆婆傾談,「四目交投」下,經常引發笑料。短短兩星期,婆婆在兩人「傍住」之下已可步行五米,也算「大躍進」了!而她也不再「飯來張口」,會主動拿起碗筷進食。人也精神了,家人喜見她的笑臉和進步。
婆婆現在可以回家了!我們深信良好的社交心理環境能推動長者復康,你同意嗎?
「賽馬會耆智園」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著重與長者建立關係,並尊重長者,協助他們減低入住時所產生的不安和陌生感。
「賽馬會『回家易』離院復康計劃」為有需要的腦退化症人士提供不同之服務計劃,詳情請致電2636-6323或瀏覽:https://jccpa.org.hk/tc/service/discharge/index.html
回家易 之 適應「生保」環境
大家外遊時儘管已經倦極,但晚上躺在「生保床」上休息,是否也要輾轉反側一番才能進入夢鄉?
將心比己,我們普通人身處於陌生環境也需時適應,更何況是腦退化症人士?
同你分享小故事
75歲的劉伯伯,雖沒有長期病患,行動自如,但有早期腦退化症。他獨居於公屋單位,平日子女也有致電問候說日常。可是某天,他外出後迷路,更不慎跌倒致左手骨折被送院。入院後,劉伯伯出現「譫妄」症狀,包括產生幻覺及不能入睡,更常試圖逃離病房。因此他被綁在床上,一舉一動都受限制。
劉伯伯因長期臥床導致雙腿無力,行動上需要別人攙扶,在傭工「姐姐」未能及時到任時,家人遂安排他出院後參加「賽馬會『回家易』離院復康計劃」,暫住「賽馬會耆智園」,接受園內的復康訓練。
劉伯伯明白尚有一段日子才可歸家,唯「賽馬會耆智園」並非其熟悉的環境,起初他不願進食、洗澡,也沒有動力做復康運動及參與中心活動,晚上更不能入睡。
我們密切留意劉伯伯的狀況並送上關懷:「𠱁」他吃東西;在他不想入房睡時,我們陪伴他在客廳休息;他手痛,物理治療師來幫他止痛……
漸漸地,劉伯伯對我們「冇咁生保了」,胃口開了點,也願意讓我們替他洗澡和陪伴作步行訓練。彼此經過十二周的共同努力,劉伯伯已完全康復,現時已回家與家人一同生活。
「賽馬會耆智園」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著重與長者建立關係,並尊重長者,協助他們減低入住時所產生的不安和陌生感。
「賽馬會『回家易』離院復康計劃」為有需要的腦退化症人士提供不同之服務計劃,詳情請致電2636-6323或瀏覽:https://jccpa.org.hk/tc/service/discharge/index.html
主辦機構: 捐助機構:
賽馬會耆智園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