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愛爾蘭研究】高溫消毒奶樽沖奶釋出微塑膠 嬰兒每日平均攝入160萬粒 專家3大建議減風險

發佈時間: 2020/10/21

習慣用奶樽沖奶的家長要留神!愛爾蘭近日有研究發現,以高溫消毒塑膠奶樽及沖調配方奶,會釋出過百萬的微塑膠(Microplastics)及過兆計的納米塑膠(Nanoplastics),因此建議家長消毒奶樽後再用水沖洗,減低攝入微塑膠的風險。研究目前於《自然食物》(Nature Food)上刊登。

美國剖屍研究:微塑膠污染入侵人體器官,肝脾肺腎檢出雙酚A恐損生殖系統,詳情即睇:【下一頁

據《衛報》(The Guardian)報道,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大學(Trinity College Dublin)一位研究人員,在開發過濾器期間,偶然發現一直有微塑膠堵塞過濾器,追溯源頭後得知來自實驗室的聚丙烯器材。

隨後,該校教授John Boland率領圑隊進行相關研究,遵循國際殺菌指引,先以攝氏95度的水消毒10個不同的塑膠奶樽,再用70度的水搖晃奶樽。他們發現,熱水和搖晃過程釋出大量遠比人髮直徑小的微塑膠,亦產生比微塑膠更細的納米塑膠。由於納米塑膠體積太小無法量度,團隊估計在沖調過程中釋出數以兆計的納米塑膠。

團隊再將實驗數據與佔全球人口四分之三、48個地區的奶樽餵養率,以及奶攝入量結合,進行分析。他們估計,使用膠樽餵養的嬰兒在出生的第一年中,平均每天可能攝取近160萬粒微塑膠;由於美國、澳洲與歐洲國家的嬰兒較傾向於使用奶樽,每天更可能攝入超過200萬粒微塑膠。

成年人每天攝入300至600粒微塑膠

聚丙烯奶樽(Polypropylene Bottles)佔全球市場82%,其餘的則以玻璃奶樽為主。聚丙烯是其中一種常用塑膠,過去有初步試驗發現,塑膠容器在準備食物過程中會釋出大量微塑膠,曝露量高出數千倍。

Boland教授表示,奶樽釋出的微塑膠數量讓團隊感到震驚。他引用數據指,去年世界衛生組織一份研究估計,成年人每天會攝入300至600粒微塑膠,但嬰兒卻平均每日攝入數以百萬計的微塑膠。他續指,人體攝入微塑膠後大部分會被排出,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了解體內剩餘的微塑膠對免疫系統造成的影響,以及將有幾多微塑膠會通過血液帶到身體其他地方。

3大建議減少攝入微塑膠

除了切勿加熱水後搖晃奶樽外,團隊建議,沖調奶粉前額外沖洗奶樽,以助減少攝入在沖調奶粉中釋出的微塑膠。例如可先以非塑膠容器煲水,將熱水待涼備用,然後用凍水沖洗已消毒奶樽3次,以沖走微塑膠。此外,奶粉亦可在非塑膠容器中先沖好,待涼後才倒入已消毒的奶樽中。

Boland教授又建議大眾使用玻璃奶瓶,並呼籲政策制定者重新評估現行使用塑膠奶樽沖調配方奶的指引,或研究開發防止塑膠脫落的新塗層。

澳洲研究抽查5款海鮮樣本全含塑膠,100克沙甸魚=吞1粒米大小塑膠落肚,詳情即睇:【下一頁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

撰文:陳樂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