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飲食衛生】實測不用公筷含菌量激增250倍 專家建議「分餐制」防交叉感染

發佈時間: 2020/05/07

疫情威脅下,市民衛生意識顯著提高,有本地專家曾建議身在家中亦應佩戴口罩,多人用餐時亦應使用公筷減低疾病傳播風險。最近有內地團隊就測試使用公筷與否對餸菜含菌量的影響,發現未使用公筷樣本含菌量可提高10倍以上,較極端例子的含菌量差異更達250倍,差別極為明顯。

6種菜式每款2碟 測試使用公筷差異

綜合內地媒體報道,浙江杭州市疾控中心近日進行一項有關使用公筷與否,對餸菜含菌量影響之研究。實驗小組有11名疾病控制專家參與,測試於內地一間餐廳進行,測試人員共準備6款菜式,分別為涼拌黃瓜、鹽水蝦、乾鍋茶樹菇、炒蘆筍、鹹菜八爪魚及香辣牛蛙,每款菜色準備2碟,其中一碟使用公筷,另一碟則不用。

研究人員在事前先採集樣本,其後多名測試人員交替食用菜式,每碟餸至少留下25克並進行嚴格之無菌採樣,再將樣本放入採樣箱冷藏,經48小時培育後進行細菌檢測。

未用公筷餸菜含菌量激增250倍

結果顯示,未有使用公筷的餸菜之菌落總數全部高於「公筷組」,差異更相當明顯;兩碟炒蘆筍的菌落數量相差近18倍,鹹菜八爪魚的差異更高達250倍,反映有否使用公筷對細菌滋生情況影響極為顯著。研究發起人表示,不使用公筷一方面有機會將自身口鼻細菌傳到菜餚上,同時亦可能引發不同餸菜之間交叉感染。

菜式 每克樣本菌落總數
用餐前 用餐後
有公筷 無公筷
涼拌黃瓜 14000 16000 45000
鹽水蝦 160 150 220
乾鍋茶樹菇 1100 4600 79000
炒蘆筍 30 30 530
鹹菜八爪魚 60 20 5000
香辣牛蛙 60 150 560

有專家呼籲,外出用膳宜自備公筷,一方面可避免可減低細菌污染菜式,防止受胃幽門螺桿菌、甲型肝炎等食源性病原體傳播,符合衛生。其次如餸菜未有吃完,有使用公筷亦可放心打包,減少浪費。在家用餐則建議採用「分餐制」,即每人事先分配好各自餸菜才正式起筷,眾人只單純地同檯用餐,同樣可避免交叉感染「病從口入」。

責任編輯:鄭禮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