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公廁 以人為本

發佈時間: 2019/02/25

更新公廁 以人為本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周三公布,近日已有幾項撥款消息率先「曝光」,若推選至今最受市民歡迎的消息,應數「翻新公廁」。作為亞洲國際城市、盛事之都,香港的公共廁所實在不能太過「失禮」;為了回應市民對公廁衞生的訴求,政府更應搞好公廁管理,作為「民生無小事」示範之作。

近日有消息指《財政預算案》將撥款逾5億元,分階段翻新全港逾200個公廁,主要改善公廁的通風、設施及衞生情況。今時全港公廁,根據其所在位置,分別由康文署及食環署負責管理,而食環署負責管理的約800個公廁,相信是翻新的目標。

食環署負責管理的公廁,包括流動廁所,一直都收到不少投訴。過去3年,共有逾8,400宗關於公廁及公共浴室的投訴,平均每個公廁有逾10宗投訴!外判清潔工人的工作質素及承辦商與食環署的管理作風,同樣為人詬病。

相信公眾會樂見情況不理想的公廁獲得翻新,若800個中選200個翻新,以人流較多的公廁優先,也十分合理,而旅遊景點附近的公廁,涉及香港國際都會形象,固然應優先翻新,其他如一些老區、舊區的公廁,例如中西區、灣仔街市、修頓中心、油麻地街市公廁等,都必須兼顧,讓本港普羅市民都可受惠。

今時較偏遠地區的公廁普遍都不理想,而流動廁所更曾在3年內接獲多達6,700多宗投訴!為甚麼一直搞不好?是「投訴接受,作風照舊」,還是6,700多宗的投訴人吹毛求疵?有人曾讚邊境落馬洲的公廁「一等一」,反觀其他偏遠地區,甚至市區的公廁,普遍衞生及管理情況卻距理想尚遠,落馬洲公廁的經驗,值得深思。

公共廁所管理有其學問及竅門,並不僅是像去年食環署翻新14間公廁的硬件︰採用面積較大的磚及尿盆、增設乾手機、換片空間等,在硬件設施方面,更重要的是真正方便使用者的設計,例如女廁增加廁格、多採用感應裝置,以減少使用者接觸,傳播疾病等。其實,無論多好的設計、多先進的設施、裝置、設備,最重要的還是管理及香港的「公廁文化」,負責清潔的工友能否做好自己工作?承辦商、食環署有沒有盡責做好監管、督促的管理責任?使用公廁的市民及遊客又有沒有較好的如廁行為,做好個人衞生?

情況不理想的公廁問題通常來自衞生、異味、淤塞、濕漉、失修等,上述持份者都需要為不理想的情況負責。港人與其只嘲諷內地公廁情況不堪,不如借鑑外國公廁的榜樣,例如以「地板可以睡人」的日本公廁為目標,集思廣益,多提具體建議,為香港原本骯髒污穢有異味的公廁,重塑形象,甚至樹立世界典範。

(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