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對同為地中海貧血症(地貧)基因攜帶者的夫婦,4年前誕下兒子晨晨令他遺傳了重型地貧,飽受病魔折磨,依靠長期輸血續命。為取得臍帶血作移植救晨晨,即使只有四分一誕下健康嬰兒,但他們仍決定冒險生第二胎。有關舉動備受爭議,有婦產科專科醫生指出這種造法面對極大風險,並不能確保拯救孩子,甚至可能令多一位孩子受苦。
每3星期輸血續命 醫藥費高昂
雷氏夫婦4前誕下晨晨,但他出生半個月後便確診患有重型乙型地中海貧血症,因身體無法正常製造紅血球細胞,每3星期便要輸血一次續命,「每次輸血要花上5,000元人民幣。」由於雷先生只是裝修工人,醫藥費令他難以負擔,帶來極大財政壓力。
生第二胎「搏一搏」
據資料顯示,幹細胞移植是唯一可以治癒地貧的方法,即透過移植臍帶血或骨髓中的幹細胞,讓患者身體可自行製造健康的紅血球細胞。然而,由於夫婦二人均為地貧基因攜帶者,能誕下健康寶寶的機率只有25%,且胎兒能與晨晨成功配對的機率僅16分之3,但為了讓晨晨徹底康復,夫妻仍然決定生第二胎「搏一搏」,幸最終女兒非常健康,臍帶血與晨晨亦配對成功。
醫生在無菌病房內為晨晨進行臍帶血移植,先於妹妹的胎盤上抽取110毫升臍帶血,再在妹妹身上抽取20毫升外周血,經檢驗後再輸入晨晨體內,但手術後是否成功,仍需觀察1個月。對此雷妻只道:「這個就看緣份吧,如果我孩子能成功,當然最好的。」
風險極高 未必能成功配對
有關做法被網友炮轟自私,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則指出,在香港而言,用臍帶血治療地貧是其中一個研究方案,並非廣泛性治療,只有部分醫院可以進行此種手術。但他提醒當中風險極高,包括父母誕下的嬰兒未必健康、臍帶血或未能與患者配對成功,隨時再誕下患地貧的孩子。
全港55萬患者
地貧患者主要分兩類,全港有約55萬患者名地貧患者,其中約400多名重型患者,必須長期輸血續命,其餘則屬輕型患者,甚少或毋須輸血。由於地貧徵狀不明顯,一般會出現面色蒼白、皮膚色素較深、容易疲倦及頭暈等,不少人直至例行身體檢查才發現。
產前檢查預防地貧
靳醫生指出,產前檢查是避免誕下地貧孩子的預防方法,夫婦可透過檢查確定自己是否地中海貧血症基因攜帶者,再透過抽胎水檢查嬰兒健康情況。一旦診斷出由於患地貧的嬰兒需接受長期輸血及治療,帶來多項副作用,甚至引起併發症,人生並不易過,除非父母可以接受,否則可考慮中止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