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也要笑着活下去 許地山的幸福宣言

發佈時間: 2018/03/23

艱難也要笑着活下去 許地山的幸福宣言

許地山的名字你或許感到陌生,但小學課本裏的文章《落花生》你或許有印象。許地山畢生恪守「落花生精神」,做個「有用,而不是偉大、體面的人」,這種精神經常出現在他的作品裏。

許地山筆名落花生,是中國現代文學家,也是燕京大學教授。他對學術研究的貢獻很大,是少數中國現代文學作家擁有宗教研究方面的大學學位,曾多次出入印度。他通曉梵文和希臘文,更是比較宗教學的專才,中國歷史上鮮有能出入於佛教與基督教的作家。早年在現代文學及學術上的著作,後半生出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對香港文化著作的各種貢獻,均證明他對中國和香港文學影響力之大。

顛沛中爭取自由

許地山於1935年發表的《春桃》,標誌着他在創作上的轉捩點︰從浪漫主義走進現實主義。此書表面上寫一妻二夫的故事,但他希望藉此探討務實的道德、倫理等問題。讀者不容忽視故事設置的背景,作者刻意挑選故事在城市發生,原為春桃的情感狀況不可能被農村人接受,在繁忙城市環境裏別人根本無暇理會她的生活,所以春桃的故事便在北京城展開。

春桃是財主的女兒,她與李茂成親當天村裏發生兵變令二人失散。她走難時遇到另一男角劉向高,他們一起走了幾百里路後分道揚鑣。春桃曾當過洋人的傭人,但因抵不住牛肉、牛油和牛奶的臊味而離職。她在人家當差事時,又捱不得罵,最後還是覺得撿拾廢紙為生更自由,更適合自己。其後春桃與劉向高重遇,並同住一室。由於春桃目不識丁,撿拾的廢紙得靠高小畢業的劉向高查閱,抽出比較能賣錢的東西,二人非常合拍。劉向高常以媳婦稱呼春桃,但她總以「別叫我媳婦」拒絕。二人雖沒夫妻名份,但他們坐在瓜棚下聊天看日落,為對方做飯或按摩等情節,讓讀者感到夫妻日常。

這段日子維持三年後出現波瀾。某天春桃在街上重遇丈夫李茂,眼見在戰役中失去雙腿的李茂已淪為乞丐,春桃立即領他回家。李茂追問她近況,得悉她已與人同居,此時作者交出一段春桃與李茂精采的辯論,充滿道理。春桃強調自己不是誰的妻子,原因並不只是她不欲從屬任何一個男子,或不相信婚姻制度,而從春桃的人性角度出發,她認為即使夫妻名份只有一天,她傳統的思想教她無法接受劉向高的結婚提議。從情義角度看,春桃與劉活在同一屋簷下,攜手拼搏的日子不短,恩情比拜堂只有一天的李茂深厚。

寄語新文化精神

春桃希望三人可以開間公司共同生活,由李茂處理家務,其餘二人工作不變。她這個想法落實了作者主張的落花生精神--艱難歲月裏,人也要笑着活下去。然而,兩位男主角都無法接受,遂出現兩件對春桃而言的大事︰劉向高出走和李茂上吊。但最終因三人都感覺不能失去對方,而以大團圓落幕。

30年代的中國小說有不少派別,當中不乏描寫行為開放的女性。今天看來春桃的思想行為很前衞,不單能看到她人性一面,也看到傳統女性的面向。此書結局寄語一種新文化精神:生命不能仰賴一兩個規條帶來幸福。許地山切實告訴我們,春桃雖沒有學識,但憑藉自己深信的價值而得到幸福,這種啟示我們依然受用。

編輯:林燕玲

美術:鄧建威

撰文: 李秋婷、黃念欣 港台第一台《遇見文學》逢周日晚上8時30分至9時,細讀優秀文學作品。
欄名: 遇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