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王|沉淪毒癮住劏房40年 昔日古惑仔做劏房導賞員

文: 程家健
2024.03.05

一般長者「想當年」,提及的往往是昔日「威水史」。今年71歲的陳毓權曾誤入歧途染上毒癮,以板間房、劏房為家長達40年,他自我介紹時就直指自己「有爺生冇乸教」,回顧年輕經歷盡是在黑社會打滾、毒海浮沈的種種憾事,與今日語氣斯文、官仔骨骨的形象有著鮮明對比,而令到他在步入老年後改過自新的契機除了一場大病,原來亦因社工輕輕放下的5字而起。

由妾侍所生 缺乏家庭溫暖致誤入歧途

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毓權由妾侍所生,母親本身亦於夜店任職,自幼已對毓權不聞不問,而他本身亦由是爺爺湊大,年輕的他從未經歷過家庭溫暖,缺乏關懷之下更容易行差踏錯,誤入歧途亦可謂意料中事。

毓權自言曾試過怨天尤人,埋怨自己為何成為至親的負累。至逐漸長大,毓權與身邊背景相似的同齡友人組成童黨,四出「蝦蝦霸霸」,其後甚至加入黑社會並接觸毒品,成為走入人生漫長低潮的契機。

誤交損友染毒癮 視板間房劏房如「毒窟」

與一般癮君子類似,毓權起初本著「好奇」、「貪玩」的心態接觸毒品,其後逐漸泥足深陷,透過販毒賺來的錢到頭來全數花在吸毒之上。他甚至曾與毒友夾份租下板間房作為「私竇」,

「雖然有地方住,但當年我哋只係想搵個地方聚腳,環境好與唔好其實無大分別。」

昔日板間房品流複雜 加高門口木板為防盜

與現今稍有分別,幾十年前的板間房或所謂劏房住戶遠較現在品流複雜,作為當年行為「不見得光」的毓權亦有一種獨特生活體驗。例如香港舊時公屋門口常放有一塊打直木板,作用一般是用作防老鼠或垃圾從走廊入屋。毓權就指當年不少人會故意將木板加高,用意其實是「防盜」避免被賊人入屋。他又指當年逗留在家的時間雖則不多,但就特別會與鄰居打好關係,「仇家」有何風吹草動都可以早一步通風報信。

居無定所 露宿街頭反思人生意義

類似生活斷斷續續持續超過40年,無論板間房還是劏房,這些地方對毓權而言從來只是一個落腳點而非歸宿。為避人耳目,毓權與其朋輩亦要頻頻「換竇」,曾試過一年搬3、4間板間房,環境亦因經濟能力不停變化,最差甚至試過街頭露宿,

「試過喺通州街路邊吸毒,突然覺得對生活好厭倦。望住個天諗返自己一生,先發現我從來無嘗試過切切實實去改變自己,有咁嘅下場都係抵死。環境真係可以改變一個人。」

頸椎炎留醫ICU兩周 一場大病成扭轉人生契機

雖自覺行為不當,但數十年來的際遇令毓權自覺無力改變。新冠疫情爆發早期,他因犯事被捕而入住石鼓洲戒毒村,戒毒期間每日粗茶淡飯,規律生活亦令他有更多時間反省人生。戒毒期間,他又因突發頸椎炎而臥病在床,一連多日全新癱瘓、無法動彈,就連醫生就斷定他命不久矣,

「我當時瞓喺張床度諗,我一世人係咪就係咁完?係咪唔會再有任何改變自己嘅機會?」

所幸,毓權在深切治療部留醫近兩周病情總算好轉。在鬼門關門口折返後,他想起多年前在橋底作畫時,曾有社區組織協會(SoCO)社工與他短暫交流,對方僅拋下一張卡片,留言指「有需要搵我」,令他決心向外界尋求協助,走出大半生染毒陰霾。在教會及SoCO社工協助下,毓權經常以過來人身份呼籲年輕一輩遠離毒品,早前亦申請到入住過渡性房屋,再將個人繪畫興趣化為小生意,在年近70歲時成功開展人生新一頁。

任職劏房體驗館導賞員 盼大眾關懷弱勢處境

對於虛度大半生,毓權多次強調自己「罪有應得」;出身不幸只佔人生一小部分,毓權坦言人生在世最重要是掌握自己未來,即使外在環境欠佳亦不應懷憂喪志。毓權亦是SoCO「侷住體驗館」的導賞員,帶領來客參觀布置成劏房或板間房的展館,讓大眾理解香港基層的惡劣生活環境,期望引起大眾對弱勢社群關注,

「我哋唔會佔用好多資源,只係希望社會畀個機會。居住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只要大眾願意理解、支援,好多低下階層嘅生活環境都可以得到改善。」

用App睇片‧賺積分‧換獎賞!

認住 U Fun 標誌「」, App內睇文同睇片可隨時捕捉U Fun彩蛋, 換領現金券及禮品!

開啟 App 成為會員賺U Fun!

↓【出Post賺現金賞】《社群》助您發展創作者事業↓

↓透過發佈帖文賺取收入!立即參加!↓

↓透過發佈帖文賺取收入!立即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