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無徵狀 早發現早治療

發佈時間: 2024/08/16

慢性疾病無徵狀 早發現早治療

夏季的天氣陰晴不定,天氣提示可助你預先做好準備。不過,慢性疾病則未必會提早發出警號,可能已無聲無色地降臨,直至病徵或相關併發症出現時才被發現,對病人及其照顧者都帶來一定壓力。

政府近年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其中一項措施是推展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目的是提升市民對預防慢性疾病的意識,鼓勵他們經家庭醫生監察和控制病情,合資格的無病徵市民可獲資助接受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有助及早介入治療以減少嚴重併發症。

近年醫學界和政府相關部門亦對慢性疾病從嚴處理,包括收緊高血糖和高血壓的定義,期望及早識別初期患者,以提供適切的治療。以糖尿病為例,患者初期病徵不明顯,因此容易被忽略,若未及發現並控制病情,有機會增加「糖尿上眼」及「糖尿腳」等併發症的風險。

根據臨床觀察,不少慢性病患者會諱疾忌醫,而且認為患上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總會有病徵,故無病徵便未有求醫,事實上患者可以毫無病徵,至發現時可能已屆後期。曾有病人確診為高血壓或高血糖後,難以接受檢查結果,亦擔心要接受長期治療或終生用藥。作為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筆者明白病人的苦惱和憂慮,診症期間會細心聆聽病人心聲,並從患者角度出發,解釋疾病帶來的影響,以及接受治療的益處等。有效的溝通有助建立良好的醫患互信關係,病人才會安心接受醫生的建議。

早前一名五旬男士到診所接受慢性疾病檢查,他沒有任何病徵,體重和日常飲食正常,亦無吸煙飲酒習慣,惟初步診斷發現病人患有高血壓,進一步檢查後確診「三高」。病人其後獲建議接受定期跟進和治療,幸而及早發現和介入,以減低病情惡化及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要有效管理慢性疾病,市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識亦相當重要。近年家居健康檢測儀器越來越普及,透過在家恆常記錄及監察血壓水平等健康數據,不但可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同時可幫助醫生更全面掌握病況。現時有醫療機構推出的病人手機應用程式,可連接檢測儀器作同步健康數據,一站式記錄、監察及管理健康,醫護人員可遙距監察病人的相關指數,當發現異常情況,會聯絡病人以安排進一步檢查和跟進。

預防勝於治療,大家需改變「有病才求醫」的觀念,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才可及早發現和治療可能潛在的慢性疾病。

(本欄隔星期五刊登)

 

撰文: 何敬業醫生 港怡醫院家庭醫學中心總監、家庭醫學顧問醫生
欄名: 醫語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