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子彈」精準對付腫瘤

發佈時間: 2024/08/02

「神奇子彈」精準對付腫瘤

若說抗癌如戰爭,體內的免疫細胞就是防禦軍隊,假如配合可精準殺滅癌細胞的「武器」,將有助提高治療效果。德國科學家早於百多年前提出「神奇子彈」的概念,並研究應用於癌症治療,而現今被譽為「神奇子彈」的藥物就是近年發展迅速的「抗體藥物複合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簡稱ADC)。

「神奇子彈」是透過載體,精準地將藥物帶到目標以治療疾病。ADC是由抗體、抗癌藥物及化學物連接器組成的創新藥物。抗體尤如導航儀,可追蹤腫瘤上獨特的生物標記,帶領抗癌藥「直搗黃龍」。ADC透過靜脈注射方式進入體內,經血液循環系統到達目標部位,抗體可以搭載化療藥或放射性同位素,當藥物到達特定位置後就會釋放毒性或輻射綫,以殺滅癌細胞。毒性或輻射範圍集中於腫瘤位置,既可提高治療成效,同時能減低對附近正常細胞的傷害。

現時ADC較常應用於治療乳癌、胃癌、肺癌及前列腺癌。部分抗體不僅能追蹤生物標記,更可攻擊腫瘤,例如治療HER2陽性乳癌,ADC中的HER2抗體本身可抑制癌細胞生長,同時毒性藥物可殺滅腫瘤,兩者發揮協同效應,加強毒殺作用。雖然標靶藥同樣可追蹤特定生物標記,但在生物標記表達訊號較低的情況下未必適用,ADC則可彌補這個缺口,盡量將附近的癌細胞一舉殲滅。

由於ADC攜帶的藥物劑量較少,相對傳統化療及放射治療所引致的副作用相對輕微。隨著ADC技術的發展,藥物的應用範圍越趨廣泛,近年擴展至治療淋巴癌、膀胱癌等。有研究發現,結合ADC和免疫治療對膀胱癌患者有明顯療效,甚至比標準的鉑金類化療藥物更佳。

早前有一名HER2陽性的胃癌病人先後接受過標靶治療、化療及免疫治療,一年後肝臟功能轉差,改為使用抗血管增生的標靶藥和化療藥,惟數個月後情況再轉差,並出現腦轉移。病人先接受放射治療處理腦部腫瘤,其後按建議嘗試ADC治療,在病人接受治療的大半年期間,情況轉為穩定,副作用輕微,並能維持生活質素。

ADC將會是精準醫療發展的其中一個新方向,透過跨專科合作,配合外科手術和其他治療方案,相信可為更多不同癌症的病人帶來新希望。

其實,抗癌是歷程,不是戰爭,癌症治療沒有分輸贏。縱使配備「神奇子彈」,病人在抗癌路上保持正面思維以及家人的支持亦十分重要。

(本欄隔星期五刊登)

撰文: 林嘉安醫生 港怡醫院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
欄名: 醫語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