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他人先照顧好自己

發佈時間: 2023/11/17

照顧他人先照顧好自己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新冠疫情令全球焦慮和抑鬱的患病率大幅增加25%。這場世紀疫症的確令生活翻天覆地。體驗過那麼多的變數,很多人對將來更容易產生不安感。本已經歷過的生活變化,都變得份外有壓力。

第一次做爸爸的黃先生,自從女兒出生後開始失眠。他留意到腦海中經常浮現不同的憂慮,擔心嬰兒和自己健康、工作的穩定性,和家裡的經濟狀況。每次見到女兒就會觸發這些壓力和擔憂,令他感到頭暈和呼吸困難。久而久之,他開始避開女兒,卻又感覺內疚,令他心情既矛盾又困擾,變得更沒動力去處理任何事。

你可能問,憂慮不是人之常情嗎?擔心不是幫我們未雨綢繆,裝備我們面對未知之數嗎?但若果憂慮變得廣泛和具重複性,難以控制,令緊張升溫,那就需要關注。因為生活各方面都會受影響,例如難以集中而降低處事效率,或心情煩躁而增加關係中的紛爭,反而造成更多問題,形成惡性循環。

責任感重的人特別感受到做照顧者的壓力,不論對象是小孩或年長的家人。要繼續做好這個角色,需要同時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需要。可以學習分辨憂慮的性質是屬於「實際」或「假設」。若果性質是實際性的,便找方法去應對,集中於能力範圍可做到的。但若果擔憂是假設性的 — 未有即時方法解決,「萬一……如果……」的想法,便可透過呼吸和五感將專注回到當下,設定一個有限的「憂慮時間」(如30分鐘),稍後才想。

延遲擔憂可減少它對生活的影響,待至憂慮時間會發現想法已不再那麼迫切。此外,不要獨自承擔,有需要時求助,和捍衛一些個人時間善待自己!

(本欄逢星期五刊登)

 

 

 

撰文: 馬婉婷 新生精神康復會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身心靈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