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港人 1個躁鬱 情緒大起大落礙生活

發佈時間: 2022/05/20

20港人 1個躁鬱 情緒大起大落礙生活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再加上疫情煎熬,情緒更易大起大落。若無故情緒高漲或感悲觀絕望,就可能患上躁鬱症(又稱「兩極情緒病」、「躁狂抑鬱症」等)。有研究顯示,每約100人便有1人會患上。有關注本地精神健康團體指,港人患躁鬱症比例高達5.5%,即每約20人就有1人患病,強調須靠服藥控制病情,建議患者可服用副作用較少的藥物。

28歲的吳小姐前年底起,因工作壓力及感情問題影響致失眠及不時胃痛,去年1月被認為是患上抑鬱症而獲處方抗抑鬱藥物,在治療期間情緒雖見平復,但之後再出現躁狂症狀,除會衝動「爆買」外,工作情緒起落亦大,若被上司催促,便躲到後樓梯哭,最終確診為躁鬱症而須接受進一步治療。

病因多 遺傳 + 壓力可誘發

香港精神健康動力基金會榮譽司庫鄭柏榮醫生指,躁鬱症是一種較嚴重的情緒病,患者會出現躁狂及抑鬱2種極端情緒,進而影響其思想行為,破壞正常生活。有外地研究顯示,每100人中就有1人患病,男女比例相若,病發原因多,如患者遺傳躁鬱症基因,再遇到環境因素如生病、生活壓力等便有機會發病;血清素等腦內神經傳遞物質如失去平衡,亦可致腦部控制情緒的部分出現異常而發病。

選副作用較少藥物 助控制

基金會榮譽外務秘書李靖國醫生指,患者症狀及持續時間並沒任何規律,惟足以令他們很難甚至不能應付日常生活,且此症在港並不罕見。他引述中大醫學院香港健康情緒中心2007年調查指,每100名港人就約有3人可能患上此病,女性發病率更是男性1.89倍;同年另一項調查則推算,本港躁鬱症人口普遍程度為5.5%,即每20人便有1人。他稱,躁鬱症患者不能單靠自身意志力控制病情,因關乎腦內神經傳遞物質失衡等生理問題,需要藥物協助改善。

基金會主席傅子健醫生指,目前已有多種藥物可治療,如同時或分開服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情緒穩定劑等,藉此影響腦內化學物質運作,避免患者情緒波動;但基金會早前調查中,41%受訪者謂藥物副作用是影響自己是否按指示服藥的因素,故建議患者可服食副作用較少的藥物進行治療。

記者︰歐文瀚

美術:招潤洪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