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沛思
陳沛思

健脾祛濕:蓮子芡實薏米紅蘿蔔瘦肉湯

發佈時間: 2022/04/08

健脾祛濕:蓮子芡實薏米紅蘿蔔瘦肉湯

「清明時節雨紛紛,近日終於看到陽光。」Rachel說。

「雖然近日天氣乍暖還寒,剛過去的3月,是有紀錄以來最暖3月。」我說。

「上周天陰陰,又下毛毛細雨,令人很鬱悶。」Rachel說。

「外在環境的確影響我們,正正符合古人強調天人合一的思想。天氣潮濕,很多人都覺得很濕。甚麼是濕?中醫認為濕性纏綿,即是濕邪挺難搞。濕為陰邪,黏滯固着,不易速去,所以濕邪為病,往往起病緩慢,病程較長,纏綿難癒。因為濕會阻礙氣血流通,使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打個比喻,太陽不出來,又滿布烏雲,人自然會覺得眩暈,沒精打采。如果濕阻中焦,則會影響消化,令人沒有胃口;如果濕阻下身,大便會變得黏滯不爽,小便混濁。」我說。

「為甚麼皮膚會乾?我感到嘴唇偏乾呢。」Rachel問。

「因為濕使氣血運行不暢,氣血不能到達嘴唇,嘴唇不夠濕潤就會變乾。另一方面,脾喜燥則惡濕,脾胃運化失司,不能有效把食物中的水穀精微消化和運送到身體各處。」我說。

「原來如此。請問有沒有解決方法?」Rachel問。

「當然要健脾祛濕,常用的食物有粟米和薏米。粟米性涼,味甘鹹,入腎、脾、胃經,有健脾和胃、補虛損、除煩止渴、通利小便的功用。薏米性微寒,味甘、淡,入脾、胃、肺經,能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天氣潮濕容易腹痛腹瀉,可以吃蓮子和芡實。蓮子性平、味甘、澀,入脾、腎、心經,能益腎固精、補脾止瀉、止帶、養心。芡實性平、味甘、澀,入脾、腎經,能益腎固精、健脾止瀉、除濕止帶。這些材料可以加紅蘿蔔和瘦肉,則成為時令湯水。」我說。

「太好了,又有保健湯水推介。」Rachel說。

「趁好天氣,多出外走走,使氣血運行,幫助陽氣升發,才能順應自然。」我提醒。

材料(4人分量)︰蓮子1両、芡實5錢、生熟薏米各2錢、粟米1條、紅蘿蔔1條、蜜棗2粒、生薑2片、瘦肉半斤。

製法︰1、瘦肉汆水;2、粟米和紅蘿蔔去皮切塊;3、所有材料加2公升水,大火煲滾後改細火再煲2小時;4、最後加少許天然鹽。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陳沛思 註冊中醫,分享中醫養生之道及鼓勵母乳餵哺。
欄名: 食療新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