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手語不再局限於聾人

發佈時間: 2022/04/01

若手語不再局限於聾人

鋒Sir回想1978年在普通小學畢業後,升讀金文泰中學的弱聽班,盡管學校只以口語教學,聾人同學之間卻以手語溝通,令當時不懂手語的他大開眼界。他興奮地說︰「當時我真的完全不懂手語,好害怕……但3個月後我可以和同學一起打手語,好開心。直到現在,我仍然覺得中一至中三那3年是非常開心的。」

對鋒Sir而言,踏進這個全新世界,陌生的手語竟然成為他建立聾人同伴的重要橋樑,也成為他建立聾人身份的一個重要媒介。他慨嘆說︰「現在許多年輕弱聽的大學生,完全不懂手語,就來我的協會學。為何?是希望有一班朋友,可以在當中得到認同、得到接納……找到屬於自己的群體。」

在學習方面,鋒Sir不諱言他想得到更多知識,所以較喜歡主流學校教育。事實上,聾人與健聽人士擁有同樣的認知潛能,自然希望得到與健聽人士同等的教育,只是沒有通達的溝通,困難重重。鋒Sir憶述他升讀中四主流班後的經歷︰「我不敢主動跟健聽同學說話。老師在講甚麼,我完全不知道,腦海一片空白……上學期考試全科不及格。」因此他強調︰「要讀書的話,我會選擇甚麼?手語一定是最首要的。為甚麼?看口語真的好辛苦,聽說話真的好辛苦。」

融合教育是否成功,最基本是看聾人學生能否在主流學校達至在社交和學術上的融合。鋒Sir的例子正好告訴我們,手語的存在與否對一個聾人的教育體驗有多大的影響。讓我們想像一下,當金文泰中學健聽老師和同學都懂得手語時,鋒Sir的社交和學習會有甚麼變化?

手語作為一個完整的語言,有必要侷限於特殊學校或聾人群體嗎?

撰文: 姚勤敏 逢星期三下午6:30在港台電視31播映
欄名: 唔聲唔聲講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