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創傷變反社會人格?

發佈時間: 2020/10/15

童年創傷變反社會人格?

近期兩齣韓劇都以主角患有反社會人格為主綫,一個是《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高文英,一個是《惡之花》的都賢秀(李準基飾)。劇中二人都是情感冷漠、對人缺乏同理心及具攻擊性。

反社會人格患者要在18歲後才確診,症狀包括︰不守社會規則、欺詐、衝動、攻擊人、無視自己或他人的安危、不負責任及無內疚感。

這裏不討論劇中人是否符合反社會人格標準,值得留意的是兩位主角童年的創傷——高文英母親有精神病,對女兒管教極嚴,不准她與外界接觸,其後她更目睹父親殺害母親;都賢秀的父親是連環殺手,長期被父親以嚴厲、冷漠的方式管教,父親死後更被鄰居鄉里諸多虐待。兩位主角長大後都變得情感冷漠。

當兒童長期生活在巨大壓力下,腦內的情緒感應器會短路失靈,目的是保護他們感受不到痛苦,讓他們繼續生存下去。

可是,針無兩頭利,截斷情感,感受不到傷心的同時也感受不到開心,長大後變成情緒絕緣體。感受不到情緒,自然無法表達和明白自身和別人的情緒。

此外,受到童年暴力陰影的影響,他們傾向把別人的好意或無意錯誤解讀為壞意或有意,以致出現反射式的攻擊行為。

與其說這兩個主角是反社會人格,不如說他們是童年創傷的生還者!

撰文: 潘惠玲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