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塘裏畫人面

發佈時間: 2020/03/12

在地塘裏畫人面

思維上從來認定我們在地塘裏畫的是公仔,重新追憶……我們,起碼我自己當時畫的是人面,而非公仔。你可知道甚麼是「地塘」?上世紀80年代之前,粵語兒歌至廣為流傳非《月光光》莫屬,歌詞甫開始第二句︰「月光光,照地堂。」原作用「堂」,相信不會錯,也深信那是大家認定地「堂」。

往昔新界農村多的是魚塘、水塘;在地上掘洞儲水是為塘。地塘一般為方整平地,四面以麻石或磚頭鋪砌,形成一道有矮牆的空間,砌成農耕時代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曬場:曬穀、曬米、曬用作燃料的柴與木糠、曬各式種子待明春耕種、曬菜乾、北風起曬臘腸臘肉臘鴨、用竹枝架起晾衣裳……大人都放心童年的我們在地塘玩耍,雖然牆矮,始終心理上有種我們被保護的踏實。雨季來臨,那些年的雨大得驚人,一下間雨水疏導不去,地塘變水塘,成為細路仔私家嬉水池。

天時暑熱,冷氣空調甚至風扇未普遍的世代,着實也沒有今天氣溫非人可承受的炙熱,太陽下山已開飯,一家人在昏黃仍明亮的天空下圍桌分享;桌下盡是貓、狗甚至雞尋找豬骨、雞骨、魚骨或者飯粒,回想過來,好不環保。

沒東西晾曬的農閒時間,地塘屬於小孩的頑耍天地,跳繩、跳大繩、跳橡筋繩、跳飛機……數之不盡,花費無幾甚至既免費亦創意兼organic的DIY玩具或遊戲。其一,畫公仔。從那些年塑膠未被濫用造成日後垃圾災難前,村尾基本上只有菜頭菜尾連豬也不稀罕的剩餘物資才會成為垃圾,以碎玻璃、破陶瓷、爛瓦片為主。拾來泥橙色爛瓦片當畫筆,以地塘作畫布或畫紙,畫下心中看到、想到,予以模仿畫出的形象。童心計算不來那地塘1,000、1,500還是2,000平方呎,總之很寬敞,往往我將人面畫得蓋過整個地塘。四、五歲還是三歲多?總之小,甚至小至我未上幼稚園之前。(待續)

(本欄逢周三至四刊登)

撰文: 鄧達智 遊山玩水See The World
欄名: I 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