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衞處理中國疫情的爭議

發佈時間: 2020/02/14

世衞處理中國疫情的爭議

世界衞生組織的職責,本為全球防疫及公共衞生把關,不過今次世衞在處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手法,卻被指反應太慢、刻意淡化疫情及為中國辯護,飽受批評。

武漢爆發肺炎,及後出現人傳人情況,世衞於1月23日認為把新冠肺炎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衞生緊急事件」一事「為時過早」。五日後世衞總幹事譚德塞到訪北京,會晤國家主席習近平後,才宣布疫情升級為「緊急事件」。此外,世衞亦不建議各國對中國實施旅遊或貿易限制,但無人聽從。美國率先提升對中國的旅遊警示到最高級;俄羅斯亦關閉了與中國接壤的邊境檢查點,隨後亦有多國禁止中國人入境。

《日經亞洲評論》引述消息說,世衞延誤將疫情定性為緊急事件,跟中國在環球經濟和在世衞的影響力有關,因這會打擊中國的旅遊業和物流鏈,並引起公眾對習近平政府的不滿。

世衞總幹事譚德塞大力稱讚中國的防疫工作,堅稱中國在分享疫情資訊上態度公開透明,還呼籲各國向中國學習。但《新英倫醫學雜誌》一篇論文顯示,新冠肺炎去年12月中已開始人傳人,但中國官方直到一月中才承認,23日武漢才「封城」。

譚德塞此番讚賞引起了公眾質疑,有網民把譚德塞在維基百科的名字改為「中國衞生組織總幹事」,更發起網上聯署,要求他引咎辭職,至今已逾30萬人簽署。其實在這次疫情前,他已醜聞多多,於05至12年擔任埃塞俄比亞衞生部長期間,被指三度隱瞞霍亂疫情。

現時世衞總幹事是由執行委員會提名三名候選人,由世衞大會成員國「一國一票」選出,被指對發展中國家有利,例如非洲國家加起來有超過50票,佔會員數四分之一。外界認為,中國在非洲有很多投資項目,而且世衞的資金來源,部分是來自成員國的會員費,而費用是根據國家的財力和人口計算出來,中國現為世衞第二大捐款國。

中國被指運用在世衞的影響力,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多年擔任世衞結核病和愛滋病防治親善大使;蔡英文上台後,在陳馮富珍領導下的世衞,亦再無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大會。(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甄梓鈴 香港電台第一台《十萬八千里》,逢周六上午11時播出。新聞裏,有知識,60分鐘走遍世界。
欄名: 《十萬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