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儀博士
唐文儀博士

古人對抗疫症的智慧

發佈時間: 2020/02/10

古人對抗疫症的智慧

「醫師,武漢肺炎疫情嚴重,好驚呀。」一位長者對筆者說。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個案持續上升,人心惶惶。其實古代不時發生傳染性高的疫症,且看看古人處理大型疫症爆發的智慧。

中醫古書《刺法論》記載黃帝與醫術精湛的岐伯一段對話。話說當時疫症盛行,患者不分男女老幼,症狀相近,黃帝想知道有何方法避免染上疫症,岐伯回答︰「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天牝從來,復得其往。」不受疫症感染的人,其體內正氣旺盛,故邪氣不能干擾身體。正氣指身體抵抗疾症的能力,邪氣相當於外在,包括自然界引起的種種致病因素。岐伯更提到疫病往往從天牝(即鼻孔)而來,與現代醫學所指的病原體容易從口鼻進入身體的說法接近。

正因為中醫學自古認為疫症邪氣由口鼻而入,疫邪先犯肺部,故此凡遇時疫盛行,古人會在鼻子周邊抹上雄黃末,成功將疫症阻擋於口鼻之外。然而,近代發現雄黃含有汞,大量使用會導致汞在體內積存,損害肝、腎功能,所以雄黃在現今臨床上較少採用,一般人亦需遵從中醫指示的方法使用。

古代還有另一個抗疫症方法,把中藥「貫眾」浸入水缸中,供日常飲用,飲後能夠辟疫,不被傳染,從而解決了當時瘟疫的問題。中醫認為疫病乃是「其氣不正,故有邪干」,貫眾能夠解除「不

正之氣」。

順帶一提,最近內地有中醫院研發治療武漢肺炎的藥方,以「清熱解毒,益氣養陰」為根本。初步發現,此藥方對減輕肺部炎症有一定效果,如通過審批可供臨床辨證論治使用。此為治療方劑,非用作預防疫病,故不應自行服用,凡使用任何中藥前請諮詢中醫師意見。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唐文儀博士 註冊中醫師
欄名: 中醫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