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可否不要老?

發佈時間: 2018/08/03

Facebook可否不要老?

臉書剛公布第二季度財報,自2015年廣告收入季度增長首次低於預期,用戶增長速度亦降至史上最低水平,加上第三、四季收入皆預期會出現高個位的數字跌幅,消息一傳出,臉書即日股價大跌23%,市值一夜之間蒸發了超過1,200億美元。

臉書全球用戶滲透率接近飽和,其實是意料中事,這個年頭有部智能手機上網的人口中,除了奉公守法決不翻牆的中國內地網民,試問有多少個互聯網用戶會沒有上臉書?那些還未有臉書帳號的,相信大部分亦未必是臉書廣告客戶們垂青的目標消費群。

另一個更明顯不過的事實,就是臉書人口老化,吸引不到年輕一輩用戶加入。大家還記得旺角行人專用區剛開始時的光景嗎?當時可謂百花齊放,有行為藝術工作者、年輕的獨立街頭音樂人、魔術師等等,但日子久了,當加入的人愈來愈龍蛇混雜,變質在所難免。這是社會現象的自然規律,社交網絡文化亦如是。

雖然成熟一輩的用戶人口,仍然可為臉書帶來可觀的收入,但為了練成不老潮童,挽回年輕人歡心,臉書除了派出旗下的IG全力向Snapchat搶客,同時亦把部分類似的「潮童」功能分階段放入臉書。此外,去年在北美試水溫的Watch,擺明車馬就是針對愛追YouTuber一代的年輕視頻觀眾;見Carousell這時尚網絡交易平台在亞洲大熱,臉書也乘勢推出了MarketPlace對撼。

臉書若要有持續的廣告收入增長,除了廣告費加價,就是千方百計在每個臉書用戶身上賺取更多可以賣廣告的機會。因此在可見未來,臉書廣告產品肯定更加層出不窮。但要留意,不少大型廣告媒體代理商仍然對臉書既愛且恨,第一,臉書沒有如一般傳統媒體般,會為大量採購廣告的媒體代理提供獎賞佣金,單靠代理臉書廣告,工作繁複,卻是利潤微薄;第二,臉書仍然是不少廣告客戶的今期流行,於是幫客戶落臉書廣告,成了不吃不可的雞肋,不少行家惟有邊罵邊做,試問又怎會做得好?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Rudi 路迪涼 進擊中的社交媒體廣告人
欄名: 進擊中的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