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新舊共融的建築

發佈時間: 2018/03/16

創造新舊共融的建築

「大眾」往往被視為草根的、欠缺高品味的,似乎與追求創新、美輪美奐的建築物格格不入。然而大家往往忘記了,好的建築和設計往往是由大眾啟發而成的作品。

北京天安門廣場南鄰的大柵欄地區,是個貧困人口集中的高密度胡同社區,政府曾以大拆大建的方式實施改造,但引發很大的社會矛盾和衝突,於是在2011年開始啟動新一輪的「大柵欄更新計劃」。當時剛成立不久的「眾建築事務所」獲得機會去解決難題︰如何留住那裏的原居民?如何在不破壞歷史保護原則的同時,讓不願遷出的原居民以較低的成本,去獲得較高品質的生活空間?

眾建築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解決方案︰在不改變外貌的情況下,建築師們在老房子內部搭建一個由標準模組組成的「內盒院」,意即「房中房」。新房子在工廠預製完成,附帶內外裝修和管綫,在現場僅須用上六角形士巴拿等簡單工具,便可嵌裝在舊有的牆壁內。

內盒院能夠提供舒適的使用空間,在保護四合院的同時,又可解決老房子的潮濕、隔音差、光綫及通風不足、設施不齊等問題。內盒院還有各樣的外掛程式,如夾層、伸縮屋,以及讓室內與院子連通的上翻屋、滑動牆等。

這個嶄新的解決方案所耗能源約為新建四合院的三分之一,造價約為修繕四合院的一半和新建四合院的五分之一,正正符合居民所需。

etnet社企廊:http://seg.etnet.com.hk/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社企廊
欄名: 社企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