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交困審慎為上

發佈時間: 2018/03/08

內外交困審慎為上

新任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國會聽證會上初試啼聲,便被市場打成「鷹派」分子,令外界對加息步伐提速的預期升溫,而且美國總統特朗普急於兌現競選承諾,實施上任以來最嚴厲的關稅,擬從所有國家進口美國的鋼材和鋁材,分別徵收25%及10%的關稅。而中國亦計劃採取報復性措施,或限制自美國進口黃豆。

消息傳出後,市場唯恐貿易戰一觸即發,美股應聲向下,道指上周連續3個交易日跌幅逾1%,德國及日本兩大工業國股市亦見顯著跌幅。

市場估計兩會前後,內地股市或有維穩動作,資金或回流內地市場,港股難免受壓,加上外圍波動,港股自難獨善其身。恒指周一續弱,臨近尾市跌幅擴大至700點,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擬在年內調低移動網絡流量費用3成,拖累重磅電訊股,令大市雪上加霜。

從資金流方面看,港滙持續疲弱,跌至34年低位,反映資金或有外流迹象。事實上,港股已一改去年單邊升勢,踏入2018年,從月升月跌的大幅波動已可見一斑。恒指再次失守30000點水平,技術上支持靠近前浪底29100點附近。雖然恒指在周二(3月6日)顯著反彈逾600點,不過短綫仍需視乎美國掀起的貿易戰、意大利大選後的政局等因素,以及自身的資金流問題。

投資者仍可繼續端視兩會內容,尋求吸納政策受惠板塊,包括估值回落至相對合理水平的中資股,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內地熱點城市樓價升勢受控,對內房股起支持作用;而大灣區概念,亦可望再次成為焦點。

撰文: 蔡廷暉 中國建設銀行(亞洲)投資研究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師
欄名: 廷有「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