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紹榮
謝紹榮

猶太人的理財智慧

發佈時間: 2018/02/28

猶太人的理財智慧

上期提到據聞猶太人在教育小朋友理財時,喜歡先給予孩子5個寫上不同用途的錢箱︰⑴奉獻(當納)、⑵善事、⑶儲蓄、⑷投資、⑸消費,然後父母便會跟子女解釋每個錢箱用途及其意義,並與子女商討投放入每一錢箱的零用錢百分比,而子女便必須按照協議,把零用錢順序投入各錢箱內。當然,對於沒有宗教信仰的讀者們,如欲仿效此做法,可先抽掉⑴號錢箱。

顯而易見,這設置重點不在於儲蓄多少,而是令小朋友明白金錢有很多用途,不僅是消費。由於投放次序不會因零用錢多少而改變,因此小朋友會意識到在任何情況下,金錢應先分配到利於社群及弱小的用途上。

相對儲蓄及投資,消費在猶太人眼中是最低位置的。皆因人生不是每一階段都能賺取收入,所以必須習慣儲蓄以備不時之需,相反消費等同消耗,縱使消費是必要的,但並不是運用金錢的最佳方法。因此猶太人傾向延後不必要的消費,把金錢用作投資增值。

反觀現代一般家長給予子女零用錢時,大都不會向子女附加任何制約,結果小朋友便習慣先消費,然後才把花剩的錢儲蓄,儲錢做善事就更加不消提。家長誤以為這樣就是給予機會子女學習理財,殊不知「月光族」通常都是這樣育成的。

是日正月十三,仍是新正頭,除了要好口,也要吐故納新啊。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謝紹榮 跨國保險集團前亞洲區投資管理總監、現積極推廣財務教育
欄名: 錢以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