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添
楊偉添

廣東粵曲

發佈時間: 2018/02/28

廣東粵曲

60年代時,過春節跟現在不太一樣,那時店舖都收市過年,跟現在大多不打烊或只休息一天就開市的情況不一樣,尤其是餐飲業。那時候春節的娛樂節目也不像現在那麼五花八門,主要的娛樂是看電影又或睇廣東粵劇。電影還是以西歐為主,沒有港產賀歲片。

當時不同廣東粵劇的戲班在各區,例如灣仔、銅鑼灣、油麻地、大埔等都蓋搭了臨時的戲棚作表演。小時候我也曾陪婆婆在灣仔修頓球場的戲棚看過大戲,印象深刻。

香港廣東粵劇文化的傳承一直都做得很好,政府在這方面大力支持,西九文化區也會有一個粵曲中心。

何文田的高山劇場有多年歷史,也不知從何時開始,成為一個大戲演出場地,一般演出者都是業餘票友,再配搭一些專業演員,差不多每個晚上都有演出,可見在港粵劇愛好者為數不少。

最近在高山劇場看了一位好友全本演出以曹操兩個兒子曹植、曹丕鬥爭作背景的《洛神》,雖然我不是粵劇迷,而且演出長達四個多小時,但我看得很舒服,可能這戲以歷史為主幹真實感較強,而且有七彩漂亮戲服和簡單易明的歌詞,讓觀眾看得開心。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楊偉添 資深企管人
欄名: 添情添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