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偉茵
莊偉茵

創新住房設計

發佈時間: 2018/02/09

創新住房設計

近年大家最關心的議題都是環繞房屋問題,可惜無論政府怎樣出招,樓價恍似高處未算高,好多人上車無望,更有不少人住在環境惡劣的劏房,情況令人擔心。雖然有社福機構推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希望將良心業主提供的單位,給有需要家庭共住,即一屋兩或三伙人共住,並非劏房形式;但有調查指超過六成受訪劏房戶不願共享房屋,因為擔心與其他家庭發生衝突,及共用廁所不方便。

回想自己童年時,外婆住在大坑東,是香港第一代公屋,樓高七層,百多呎的單位,一張碌架床,上有閣仔,火水煮食爐放在單位外走廊,廁所浴室各家共用,公眾走廊成為大家嬉戲玩耍的共享空間,十分熱鬧。這種街坊鄰里互相照應的關係已消失了。一向都知道「相見好同住難」,但在困難時期就要遷就一下,畢竟劏房的安全衞生情況實在太惡劣,令人憂慮。

著名建築師羅發禮運用創意,就地取材以混凝土水管改造成新型住屋。百多呎的水管屋可以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煮食和浴室設施,最重要是連裝修造價都只需十多萬,又可以疊高成三至四層及隨時搬遷,循環再用。

覓地建屋當然是長遠解決樓房不足的治本方法,但遠水不能救近火,這個甚具創意的水管屋有點似以前鐵皮搭建的臨時徙置區,不過屋內設備及質素好得多,好值得政府考慮推進。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莊偉茵 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企業發展總裁
欄名: 亦莊亦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