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年菜式尋新意

發佈時間: 2018/02/09

賀年菜式尋新意

今天距農曆新年剛好一星期,大年初一是本報假期,現向讀者拜個早年,敬祝平安喜樂,醉飽高眠。

團年春茗,大家又會面對一大堆熟口熟面的意頭菜,這些菜式是傳統累積,都很好吃,但如果吃得太頻密,自然生厭。

粵菜的意頭菜未嘗不可以變化,例如好市發財大利可以變成湯,髮菜蠔豉煲豬脷,再加蓮藕,就是極鮮美的湯,一點也不肥膩;喜歡賽馬或六合彩的朋友,可加多一條豬橫脷,寓意發橫財也。

除了意頭菜,春天也可以創作一些詩意菜。許衡老人在1980年介紹了一道「踏雪尋梅」,就是百花釀鴨掌、蟹黃芡、雪耳圍邊,家常製作不太難。

他在1982年寫了一個製作複雜的「雪裏藏珍」,把雞蛋白打成泡,一層一層加入蟹肉、蝦仁、火鴨肉粒、火腿粒,然後用慢火炸至蛋泡稍硬時上碟。

這道菜打蛋泡考功夫,要把蛋白打得挺身,如蜂築質感,炸的時候火候和油溫很關鍵,油溫太高則蛋白焦黃不夠潔白,油溫太低蛋泡容易穿,形狀不美,恐怕要大廚精心製作了。

巧合的是,近日朋友邀約到半島的瑞樵閣吃芝士火鍋,吃了主菜之後,朋友說想吃火焰雪山,上桌時經理在焗成雪山形的蛋泡上淋上點了火的白蘭地,滿堂喝采。

我便想到,那道「雪裏藏珍」是否可以改為焗爐而不用油炸?那便容易控制,至於弄不弄火焰,就視乎喜好了。

許衡老人又寫了很多道新年菜,在1980年初期,他每年新正都替酒家設計新菜,不會年年賣同樣菜式,現在的廚師和經理們,好像沒有在這方面多動腦筋了。這樣粵菜菜式會愈來愈少。

這裏轉載幾道︰玉液春花(肉茸蛋白雪耳羹)、金盞銀盤(百花蒸釀北菇,紅蘿蔔花伴邊)、月中丹桂(百花釀鵪鶉蛋)、銀花吐艷(雪耳拼油泡蝦仁,紅辣椒花一朵插在蝦仁頂上)、玉樹金錢(北菇扒菜遠)、喜兆豐年(蝦子扒紹菜,煎釀糯米飯伴邊)、好事重重(雜錦炒蠔豉丁)、龍鳳呈祥(油泡明蝦雞片加熟臘腸,菜遠伴邊)、春海桃花(炒鵪鶉崧,合桃末灑面,芫荽伴邊)、春花富貴(柳菜花炒鵪鶉甫)。

從前鵪鶉入饌很流行,甚至有「假鵪鶉崧」,因為佔了個「春」字音,春天菜式尤常見,但現在這種美味已少見。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劉致新 權威的紅酒評論家、著名品酒家及美食家、《酒經月刊》總編輯,喜歡飲食和學習古老飲食文化。
欄名: 醉飽高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