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敬如賓

發佈時間: 2018/02/07

相敬如賓

人在初相識之際,通常都會較客氣、謹慎與互相謙讓,避免產生摩擦或誤會,以建立良好的印象。這種心態在初成為戀人的人身上更明顯,尤其在那像霧又像花的階段,雙方都極希望把自己塑造成情人眼中的「佳品」。不論言行舉止,甚至裝扮都是十分用心的,而且有意識地展現出美好的一面。但當初戀變成熱戀,由熱戀再進入談婚論嫁,再由新婚變成老夫老妻之後,這份用心慢慢就會在不知不覺間被陋習與傲慢所消磨掉。

每當談到如何發展穩定親密關係時,很多坊間心理學書籍或網上討論,大多把重點集中於如何直接表達自我內心的想法和感受。無可置疑,一段親密關係如果缺乏坦誠相對,確實很難穩定地發展和維持。但如果只偏執地着重自我表達,而忽略了對方的感受,結果也許會弄巧反拙。

情況就如同當你與戀人一同度過第一個情人節時,對方為你親自下廚準備晚餐,不論味道如何,你大多會被那份心意所感動,主動讚美及欣賞。可是當下廚煮飯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便容易變得挑剔及有要求,反而忘記了當初那份珍惜和欣賞的感覺。

當悉心付出變得異常普通,又或已成為義務和理所當然時,批判便會代替了欣賞,不滿足會蓋過了喜悅,習以為常消滅了感動。要讓親密的感覺歷久常新,方法不是只追求把兩人的關係拉得更緊密,有時保持適當的距離與心存感恩,更能讓關係歷久常新,大家相敬如賓地和諧共處,更能實現白首偕老的願望。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張傳義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