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儀
楊美儀

美容品成本何在?

發佈時間: 2016/12/02

上星期的一篇「給消委會的公開信」,讀者看過後有不同的解讀。讀者層面廣泛,這是我最愛在報章專欄分享的原因。有位讀者不同意透明質酸是昂貴的成分,她有以下意見:「最近學整DIY,先知透明質酸、B3、B5呢啲原材料唔貴,DIY一枝保濕精華(成分包括呢三個原料)成本都只係幾十蚊。大牌子將產品用喺宣傳,先將產品價錢賣到咁貴。」

據我所了解,大部分品牌跟原料供應商是有合約的,甚至會跟種植場簽訂獨家權。不知那讀者從哪裏買材料,但肯定是跟一眾品牌是不同渠道吧。美心的芝士蛋糕十多元一塊,跟五星級酒店所供應的芝士蛋糕,你可會考究是否材料有別?製作過程是否有分別?成本以及口味也肯定有分別吧。巿場上的蘆薈美容品由20元至數百元不等,來自不同產地的,價錢和品質可以相差極遠,究竟產品裏採用了蘆薈哪一部分?以甚麼技術引入產品內?這些都是決定產品是好是壞的關鍵。一切工序關乎製作成本,我同意貴的不一定好,但便宜的也不可能好到哪裏去。

要把米煮成飯,可以用微波爐、瓦煲、鋼煲或電飯煲,也可以用炭爐、明火或電去煲出不同口感的飯。或許銷售缸瓦的人不會同意我,但電飯煲就是特別為煮飯而設計的,確保不會煑爛飯,每一粒米都光澤鬆軟,出來的效果比其他工具更文明。一個美容產品最大的商業價值及秘密,是採用甚麼方法把各種成分相容,而又能發揮各成分的效能,當中要依靠科技。單是以各種儀器將原材料及高效成分分段淨化、微生物檢驗、穩定性、毒性測試……都要通過一連串嚴格的品質管制過程。而科技和機器正是生產的最重要條件,根本不能與DIY相提並論。

由於透明質酸興起及被廣泛採用,過去十年以生化科技合成出的大量透明質酸被應用於美容上,但價錢比起其他保濕成分仍是較貴的。我同意大品牌的廣告費會加在零售價上,但我上周那篇文章的重點並非為品牌說話,而是解釋不能單以甘油作釐定產品的保濕價值,以及我認為消委會在德國所作的測試對香港消費者沒有多少參考意義的原因。

(本欄逢周四、五刊登)

撰文: 楊美儀 美國認證專業美學家、 HerbalGram創立人、大韓民國忠清北道榮譽大使
欄名: 緣來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