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三文魚較安全? 恐更易惹蟲入口

發佈時間: 2016/11/08

養殖三文魚較安全? 恐更易惹蟲入口

港人熱愛吃三文魚,但有指三文魚含大量寄生蟲及大腸桿菌,港大微生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曾說:「生食(三文魚)如同食屎。」吃養殖三文魚可否避過風險?有魚類專家稱,養魚場環境擁擠,魚類或更易感染寄生蟲。

嗜吃魚生者 易有寄生蟲

食三文魚病從口入常見,今年8月《新英倫醫學雜誌》報告引述有36歲日本女子食三文魚刺身兩小時後感不適,持續嚴重胸腹疼痛、噁心及嘔吐,最後醫生發現她胃部及食道內有11條寄生蟲。2014年亦有13歲南韓少年因嗜吃魚生而被寄生蟲入侵體內,肚內有長約5米的寄生蟲。

袁國勇教授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亦稱,據食安中心個案資料,魚生包括三文魚的腸道桿菌含菌量,與糞便中的大腸桿菌含菌量接近,因此從不生吃食物。

魚場擠擁 交叉感染風險高

那養殖魚是否較衞生?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指,三文魚較常感染的海獸胃綫蟲(Anisakias)在擠擁的養殖場環境中,較野生魚更易出現交叉感染:「在大海中即使有三文魚受感染,亦很難影響整個魚群,但魚場是『高密度、高危、高回報』環境,一定較正常環境多魚,傳染病自然更易擴散。」但他補充,養殖三文魚安全與否,要視乎魚場有否設過濾系統及抽檢,相對風險仍較野生魚低。

煮熟最穩陣 小童孕婦避食

感染及傳染病學會代表曾德賢醫生稱倘誤食受感染魚類,寄生蟲有機會在小腸及胃等內臟生長,嚴重甚至會穿腸;但一般人的免疫力可抵抗寄生蟲,寄生蟲會被人體消化;惟抵抗力較弱者或需服用杜蟲藥,小童、老人及孕婦應避免進食魚生。

針對三文魚體內含大腸桿菌問題,曾說與各地排污建設息息相關:「像印度等國無污水處理,海水有大量大腸桿菌,細菌在魚腸不斷繁殖,劏魚若不慎刺破內臟,很易感染魚肉。」故最治本方法是煮熟魚肉才進食。

記者:脫芷晴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