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哪來的勇氣?

發佈時間: 2016/03/24

死後的世界是未知數,可能好可怕,沒有父母、沒有朋友陪伴的世界,究竟會怎麼樣?小朋友究竟哪來的勇氣,竟然敢闖入一個完全陌生、甚至可怕的世界?每當有慘劇發生,我便會反覆思索,孩子是否正在面對一個比踏入可怕世界更恐怖的環境,陷入無法面對的深淵?否則哪來尋死的勇氣?

周一,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應本人要求,召開特別會議,探討近日學童自殺成風的原因和應對方法。吳克儉局長說會向每間中小學發放5,000元特別津貼,用作舉辦支援學童情緒的活動。

學童自殺,原因千差萬別,化解之道不可能單靠一招半式,肯定要靠多渠道不同板斧。不過當聽到局長的建議,我仍有連串問號。首先,每校5,000元可以做到甚麼?有甚麼實際作用?若活動要交由教師統籌,豈非變相令他們的工作百上加斤?對於連串質疑,局長明白我的擔憂,表示日後再跟校方商量,才決定特別津貼怎運用。

很多家長都問,香港教育制度是否生病了?最大特徵肯定是單以成績決定成功與失敗,甚至good與naughty。取得好成績的,固然有成就感,但有為數不少的孩子,未必能在傳統而單一學制中取得好成績,容易受一些既定的價值觀影響,認定自己是失敗者,失去自我價值。

如何紓緩,甚至扭轉香港學生的考試及競爭壓力,增加孩子的成就感,的確是社會的一項嚴峻挑戰。

除了學校,家長也是學生壓力的一大來源。為了不讓孩子感覺孤單,讓孩子感到被愛和關懷,父母每天應爭取時間與子女閒談,這些親子時間會是子女的快樂泉源。

惟有家長與子女同行,關愛他們,肯定孩子的成就,才可以讓孩子感到人間有愛。子女會明白,不論情況有多壞,爸爸媽媽總會做自己最大後盾,願意聆聽、鼓勵和支持自己。家長的關懷,才是讓孩子重拾生命的動力,所以,希望我們的教育局官員,要多放時間精神建立一套系統化的家長教育。

(編按:由於李慧琼議員最近事忙,本專欄要跟讀者暫別一段時間,後會有期。)

撰文: 李慧琼 從專業走入政治 立法會中的「超級」議員
欄名: 「超級」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