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緩和極端情緒

發佈時間: 2016/05/19

溝通緩和極端情緒

張德江訪港,經濟民生固然是首要關注,但「重頭戲」仍聚焦於昨晚他與泛民在酒會中面對面的溝通。大家不必奢望雙方關係會一朝「破冰」,但也會希望可藉此「解凍」,有個好開始。

「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就此有一番中肯的解讀與分析。他認為這個酒會,每名議員與張德江平均只有分多兩分鐘的見面時間,其意義在於領導人與泛民雙方有機會直接溝通,雖談不上有甚麼承諾,但卻是願意緩和今時社會「兩走極端」氣氛的表現,從任何方面來看,這次溝通都是正面的。

正如湯家驊指出,凡是香港的「選舉年」,中央與泛民的關係都會緊張,甚至是關係的低點,今次會面實非比尋常,因這類被視為「統戰」的動作,在選舉年有時還會對泛民選情有幫助,而中央為何還要這樣做?自然經過一番政治考量。

這番政治的考量是:一、要緩和今時香港趨兩極化的社會氣氛。近年社會矛盾激化,不但令激進政治勢力抬頭,而這些極端的社會情緒或思維,例如「自決」、「港獨」等分離主義,也會迫使原本走溫和路綫的泛民黨派退出政壇或被迫轉激進。若中央能以柔制剛,放下強硬姿態,擺出願意聆聽的態度,甚至好好把握今次直接溝通、澄清立場的場合,都有助提高互信,減少誤解或「擦槍走火」的機會。

二、要重新確立在香港行使主權的威信。自上次政改後,「民族自決」、「香港獨立」的聲音愈叫愈響,中央既然不會任由香港在港獨的路上愈走愈遠,在今時社會情況下,便要妥協,而底綫是:港人要尊重、接受中央在香港行使主權的事實,接受「一國」,才可以在回歸之後,繼續各行「兩制」,香港民主才得以發展,若遇到矛盾,雙方又堅持,則寧可各退半步。

今時有人提出,在《基本法》的框架下,爭取最大程度的自決與個別泛民一直主張「在一國兩制下爭取民主」的目標,可能與中央以上兩個政治考慮一樣,都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事情,大同小異,卻迂迴走了不少冤枉路,並不值得。

今次領導人與泛民的短暫會面,即使已在晚宴/酒會、拒絕/答允之間幾番折騰,也已顯示出雙方願意修補關係的誠意,而誠意就在「願意改變態度」中。但正如湯家驊說,縱使有人願意改變態度,但政治氣候或現實有時也會令到他/她不敢改變—這的確需要勇氣及市民的支持。

中央也需要習慣一下,泛民的政治「指定動作」—那些旨在擺姿態的言論和態度。只有泛民黨派的光譜真正夠闊,國家領導人真正領略到一國兩制下,香港政治生態的現況,齊齊放下面子工程的博弈,才能為香港今天的困局,開拓出一個新局面。

(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