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何綺華博士
霍何綺華博士

亞洲抗癌之戰

發佈時間: 2016/06/07

本年三月,《經濟學人》雜誌在新加坡舉辦題為「抗癌之戰(War On Cancer)」的醫療論壇,本人有幸獲邀出席,向多國官員、醫療專家及世衞代表學習。在此,我盼望與大家分享當中的所見所聞。

在乳癌討論的環節上,專家指在亞洲女性的癌症個案中,乳癌排在首位;單單在亞洲,每年便有多達40萬個確診個案,佔全球數目的24%,可見乳癌已成為各國必須正視的醫療問題。世衞代表強調,加强患者支援是目前刻不容緩的工作,同時須尋求對抗乳癌的有效方法,因後者有助更全面地評估一國醫療系統的健全程度。

防控工作漸受多國關注。畢竟「及早發現」是「治療關鍵」,亦讓患者在治療對策方面可以獲得更多選擇,並可減輕公共醫療體系的負擔。以其他國家為例:菲律賓提高煙草稅;泰國研究向有機會致癌的食品施加稅項;過去五年,緬甸的醫療預算(包括癌症項目)翻了七番;台灣把癌症防控列為應對非傳染性疾病工作之首務,有關項目佔醫療開支的12%,可見各國正透過訂立稅項及增加公共開支,保障國民免遭癌症禍害。

上述四國的代表同意政府應增撥資源,加強防控,但資源何處去卻成另一辯題。總括而言,論壇建議發展包括癌症中心、人才培訓、完善法規及資訊發布,甚至動員「抗癌醫護團隊」等項目的「癌症防控基建」,以有效、適切地對抗癌症。

抗癌之戰將持續數以十年,與會者都認同社會各界分別有其專屬責任:政府應把抗癌工作置於施政前列位置,制定全面的防控和護理措施;各地政府需要按自身情況定立政策、分配資源,防「癌」未然。至於非牟利組織(如基金會)如何在教育、患者支援及研究和倡議等層面發揮最大功能,我們下回再談。

(本欄逢周二刊登)

撰文: 霍何綺華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
欄名: 乳過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