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冷翠牛排

發佈時間: 2016/02/29

翡冷翠牛排

吃肉的人來到翡冷翠(Firenze),怎可以錯過著名的翡冷翠牛排!不過,今天是星期一,很多人吃素,抱歉了。

翡冷翠這名字才配得起這個城市,徐志摩大手筆。如果稱為佛羅倫斯(Florence),就太英式了。世事也真奇妙,翡冷翠牛排的名稱--Bistecca Alla Fiorentina,竟然源自英文!Bistecca就是英語的beef steak,據稱源自16世紀。

來到翡冷翠和附近的地方,用膳時提到Fiorentina這字,就是說要不要吃這種堪稱天下第一的牛排了。

天下第一?可能是真的!

香港以和牛為貴,近期又興起韓牛,兩者皆崇尚脂肪多而均勻,所謂雪花肥牛。歐洲牛則不以脂肪標榜,但以肉味見稱,歐洲牛最佳者,應數意大利古老的Chianina牛,已有逾二千年歷史,體型大,生長快,肉味美。這種牛已遍布全球,有些雜交成新品種,但是最好吃的還是在意大利,個人口味,覺得遠勝安格斯牛!

翡冷翠牛排,就是用這種青壯年牛的T骨排來做,要厚切,最少一公斤,最好近兩公斤一大塊,用明火柴烤,烤得要生,每邊烤三至五分鐘,再豎立起來烤三分鐘,灑些海鹽和幾滴橄欖油便可以奉客!(吃翡冷翠牛排是不會問客人吃幾成熟的!)

翡冷翠牛排大多是幾個人一起吃,但食量大的一人吃一公斤也平常。

遇上最美味的翡冷翠牛排

T骨牛排的妙處在於骨兩邊的肉質不同,雖然都是上品,一邊是牛柳,一邊是「西冷」(sirloin),前者嫩滑,後者則有咬口,愈嚼愈香,牙齒不好者有點費勁。

現實是,即使在翡冷翠吃翡冷翠牛排,有時也會吃到多筋而肉味淡薄者,又有烤過火。今年便試過了,也許生意艱難,抑或當天食神沒有眷顧?

想不到今年吃到最好的翡冷翠牛排,是在一家我每年到此區試酒必去的小店,位於Montepulciano城堡外的Osteria del Conte。這地方相當隔涉,但是很好吃。我請老闆再刨了幾片黑松露,添加不少香氣。

有相熟廚師在香港用美國肉做,始終不是味兒。香港不准歐洲帶骨牛肉入口,所以要吃翡冷翠牛排,只有去意大利了。(本欄逢周一、四刊登)

撰文: 劉致新 權威的紅酒評論家、著名品酒家及美食家、《酒經月刊》總編輯,喜歡飲食和學習古老飲食文化。
欄名: 醉飽高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