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不易走的路

發佈時間: 2016/01/27

阿強是大人眼中正常不過的男孩,游水、打波、追女仔都有他的份兒。完成中學課程後放洋留學,兩年後的暑假才回港度假。

父母滿心歡喜在機場等候兒子,但站在他們面前叫爸媽的,卻是一個嬌俏的女孩子!

父母嘗試去認識「性別認同障礙」,但仍難以理解和接受。阿強從來不屬於娘娘腔那一類,也從沒抗拒男兒身,父母質疑阿強只因外國的自由放縱和朋輩的教唆,才混淆了自己的性別認同。

且聽阿強的剖白:「其實,我自小已感覺跟其他男孩不一樣,對女孩子的玩意更感興趣,只是我服從性強,男孩子『該做』的事我全都做了,沒有認同感也埋男仔堆。我經常偷穿媽媽的衣物,長大後更自行買女裝穿,只是爸媽沒有察覺而已。每次作女性打扮,我都覺得自己很漂亮,亦感受到平日沒有的自信和自豪。直至到了外國,才有機會較深入了解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的相關問題,意識到跨性別的可能。我大膽公開以女性身份活動,得到很多支持,感覺前所未有的真實和自在,我肯定這個才是真我,於是決心向這條路前行。」

父母支持阿強尋求精神科醫生和臨床心理學家的評估。不過,阿強只是處於一條不易走的路的起點。(待續)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吳如花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