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年輕患者膝關節退化問題惡化速度快 醫院呼籲切勿拖

發佈時間: 2024/11/20

膝關節問題有時牽涉雙膝,嚴重影響步行能力。不少患者可能會對同時接受雙膝關節置換術感到卻步,尤其是年輕患者,對人工關節的壽命有一定疑慮,擔心日後或需再度翻修,而延遲接受全膝關節置換術。有醫生提醒,這個想法或許未必正確,有研究指出,患有膝關節炎的患者術前在心理健康、疼痛感、關節不適、日常生活等各方面均受嚴重影響,但術後均有明顯改善。近年,機械臂膝關節置換日趨成熟,有年輕患者早前接受雙膝機械臂全膝關節置換術,即日已可下床,現時已恢復正常步行能力。

膝關節支撐著人體,不論走、跑、跳等動作均需膝關節的配合,才能順利而靈活地完成動作,但有很多情況均有機會導致膝關節受損,例如意外受傷、出現關節炎如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雖然年紀越大,膝關節因退化而形成勞損的機會越高,但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骨科顧問醫生張文康醫生提醒,這並不代表沒有年輕患者。

年輕患者正值事業衝刺期 膝關節問題影響深遠

他引述一項加拿大的研究指出,有三成年齡介乎20至54歲的人士表示患有膝關節炎,估計年輕患者受關節炎困擾的原因主要與運動受傷及肥胖人口增加有關。研究亦指出,年輕患者因而出現疼痛的比例較年長者高,有逾三成20至44歲患者表示出現嚴重及頻密的關節痛,較其他年齡層高出3至9%不等。但張醫生指,往往這批患者正值事業衝刺搏殺期,甚至是家庭支柱,如未有及時求醫拖延治療,不但影響生活質素,更會影響其行走能力、工作表現、家庭及社交,帶來的影響更為廣泛而深遠。

現時針對膝關節治療主要是運動、藥物、物理治療及膝關節置換術,張醫生表示,出現關節問題時,醫生大多會先建議藥物及物理治療處理,以舒緩症狀及不適;但如關節問題仍未能有所改善,或者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就有機會需要考慮安排膝關節置換術。他續指,膝關節置換術其實是一個將人工器具安裝至患者體內,替代受疾病影響的膝關節的手術,從而達到減輕疼痛,以及增強膝關節活動機能的目的。

惟本港骨科患者的手術治療等候時間長,最長骨科手術輪候時間中位數甚至長達4年以上,偏偏膝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時間越拖延,病情則越受累。

近年,機械臂手術應用廣泛,尤其是在膝關節置換術,張醫生指出,應用機械臂於膝關節置換術可達至三大優勢, 首先在手術前透過分析影像, 可以製作術前詳細規劃報告協助醫生計劃手術,此外手術中可以精準計算截骨位置,減低出現截骨過多或者偏離的情況,而機械臂系統還可以客觀評估軟組織平衡的情況,比單純依靠醫生觸感經驗更為準確,從而因應患者韌帶的柔韌度,將人工關節位置作個人化調整。 有研究指,假體放置的準確性由80%提升至95%,效果相當理想。此外,手術精準度的提升有利加快患者康復速度,患者可於術後數小時便能下床;而且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較傳統手術為低。

港安醫院—司徒拔道成立機械臂手術發展中心

現年50多歲的姜先生,從事地盤工作,早前左腳先出現疼痛,及後右腳亦出現疼痛,情況持續約5至6年,期間仍如常工作。但後來其病情惡化,已經不能長久站立,走樓梯及斜坡時腿部感到酸軟疼痛,日常更須服用止痛藥舒緩痛楚,但效果欠佳。他曾嘗試透明質酸注射,仍未能改善病情。其後,經過與主診醫生商討,他接受雙膝機械臂全膝關節置換術,在術後約三小時已可下床,現時已恢復步行能力。

有鑑關節置換需求日漸增加,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聯同捷邁邦美成立大中華區第一所機械臂手術發展中心,為大中華區及亞太區的骨科醫生提供訓練基地,進行機械臂關節置換手術的相關培訓及學術交流, 期望區內日後有更多骨科中心能提供相關手術,令機械臂關節手術可以更為普及,為更多有需要患者提供更具質素的治療效果。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