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發展聯盟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研究團隊,於3月21日至4月8日與18名18至24歲的青年進行3次深入訪談。結果發現,受2019年社運、香港國安法實施和新冠疫情影響,受訪者普遍認為港青或對未來失去希望。惟即使對社會不抱太大期望,大部分人仍不願「躺平」。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922c75a-eaf2-4691-9e9f-4da9c62a884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63f3e1f-94ec-491c-ae6c-74fe4084fc1a.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b2e4c51-3d1a-4c2c-99b0-1e990a0959dd.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78f7169-07df-4c6b-b98b-75ebf44cd60d.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eec11385-a943-47b2-a2e7-bc0471ec26f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b496af5c-6379-4241-be18-33d68d2f9ecd.jpg"}}{{/hket:inline-image}}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助理講師盧啟聰指,有受訪者稱,在新社會環境下會「諗吓究竟有啲咩唔講得」和擔心香港失去優勢等,惟仍相信「是要由自己創造」,認為只要裝備自己,把握移民潮產生的職缺,仍有機會發揮所長,對在港發展抱觀望態度;一半人預計未來10年會留港或到內地生活。
逾6成受訪者對生活及工作尚算滿意
盧續指,逾6成人認為現今的生活及工作等尚算滿意,平均分為5.5分,惟有人亦盼可衝出香港,開闊眼界和追求更好生活,且疫情及社會狀況未明,滿意度有待提升。
職業方面,盧指半數受訪者認為自己很有上進心,有計劃好未來,但進入職場後或因公司文化、行業限制和待遇等與想像有落差,熱誠減退。加上工作經驗少,欠自信和難處理人事關係,有人形容自己為「薯仔」或對職業選擇感迷惘;惟普遍仍對未來升職有憧憬。
港府應為青年提供更多機會發掘潛能 挽留人才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高級講師張俊聲表示,雖然社會大局已定,要移民的已移民,惟調查結果反映,不少青年仍對留港發展抱觀望態度,嘗試尋找發展機會,沒有為去留定下期限。他認為港府和社會各界可把握時機,為青年提供更多機會發掘潛能,挽留人才。
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主席陳龔偉瑩認為,當局除了推「千人計劃」協助基層學生向上流,更要拓展計劃至支持所有青年和青年支援組織,帶領他們發展,擺脫迷惘。
調查:近70%青年,認為新政府急需處理房屋短缺問題,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梁薾心
責任編輯:陳浩義
-
吳文忻抗癌|吳文忻乳癌惡化至4期轉移尾龍骨開始化療 出院後最新病情曝光 |
|
-
-
抗癌勇士|21歲網紅遭誤診淋巴瘤 治療逾30次病情惡化 終揭患骨癌截肢保命 |
|
-
Sick問識答|人工授孕門檻高?醫生拆解迷思+2關鍵增成功率 |
|
-
諾如病毒|內地交流團接連爆腸胃炎多達9間中小學中招 中疾控警告:諾如病毒3月仍流行 |
|
-
金秀賢金賽綸|金賽綸媽媽瘦至皮包骨站不穩 公開親筆信淚崩:「沒能多陪妳」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新政府|調查:近70%青年 認為新政府急需處理房屋短缺問題
|
-
青年就業|9成僱主願聘畢業生 工作經驗比學歷重要 能仁推「終身學習孵化計劃」助鋪就業路
|
-
奪命提示︱TVB新一代打女零濾鏡生圖曝光 真實狀態震驚路人:最強Body!
|
-
盧國沾逝世︱「詞聖」盧國沾離世享年76歲 40歲過勞昏迷曾被傳離世 9年前坐輪椅罕有公開露面
|
-
消委會妝前底霜2025︱37款妝前底霜防曬成分恐干擾內分泌增乳癌風險 13款不含香料致敏物安全清單
|
青年發展|港青對社會不抱太大期望 惟不願「躺平」須裝備自己創造希望 - 晴報 - 時事 - 要聞 - D220811
青年發展|港青對社會不抱太大期望 惟不願「躺平」須裝備自己創造希望 - 晴報 - 時事 - 要聞
青少年發展聯盟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研究團隊,於3月21日至4月8日與18名18至24歲的青年進行3次深入訪談。結果發現,受2019年社運、香港國安法實施和新冠疫情影響,受訪者普遍認為港青或
https%3A%2F%2Fskypost.hk%2Farticle%2F3325593%2F%E9%9D%92%E5%B9%B4%E7%99%BC%E5%B1%95%EF%BD%9C%E6%B8%AF%E9%9D%92%E5%B0%8D%E7%A4%BE%E6%9C%83%E4%B8%8D%E6%8A%B1%E5%A4%AA%E5%A4%A7%E6%9C%9F%E6%9C%9B%E3%80%80%E6%83%9F%E4%B8%8D%E9%A1%98%E3%80%8C%E8%BA%BA%E5%B9%B3%E3%80%8D%E9%A0%88%E8%A3%9D%E5%82%99%E8%87%AA%E5%B7%B1%E5%89%B5%E9%80%A0%E5%B8%8C%E6%9C%9B
https://skypost.hk/article/3325593/青年發展-港青對社會不抱太大期望-惟不願-躺平-須裝備自己創造希望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325000/3325593/20220812OG-W003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325000/3325593/
時事
要聞
503
3325593
514
503001001
時事 要聞
港區國安法,國安法,疫情,香港大學,香港,移民
實體詞,條例及法例,港區國安法,實體詞,條例及法例,國安法,時事,社會民生,疫情,實體詞,學校,香港大學,實體詞,地域及地區,香港,時事,社會民生,移民
社會 工作 機會 青年 行政 學系 生活 香港 疫情 港大 聯盟 青少年 結果 潛能 人才 講師 職業 職場 計劃 上進心 態度 學生 公司 文化 行業 限制 張俊聲 人事 關係 環境
2022-08-11
青年發展-港青對社會不抱太大期望-惟不願-躺平-須裝備自己創造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