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5名染疫長者 1人30日內再入院 易致長新冠 未打針死亡風險高逾21倍

發佈時間: 2022/04/25

第5波至昨日累計9,036人亡,香港內科醫學院指未接種疫苗長者的死亡風險,較齊針者高21.3倍,且出現「長新冠」機會更高。而公院內每5名長者,便有1人出院後30日內再入院。

昨多429人確診,再創第5波新低,衞生防護中心指疫情緩慢向下,料未來2周每日仍有3位數確診。惟專家估計2、3周後單日確診跌破百人,倡提早放寬防疫,又指現時全民檢測成本效益低。

本港昨多429人染疫,19宗由南非等地輸入;另再多13人死亡,第5波下總計9,036人離世,整體病死率維持0.76%,年逾8旬高達10.43%。

香港內科醫學院引述海外百萬名患者數據分析,亞洲人有「長新冠」比率高於歐美;而美國及中國疾控中心和港大研究數據顯示,今年首3個月,本港年逾6旬的無接種長者,死亡風險較比接種者高出21.3倍。

感染後始補針 也可減後遺症

學院委員會委員周啟明指,威院每5名染疫長者,便有1人在出院30日內再入院,大部分無打針,主要涉急性腎衰竭,或感染細菌性肺炎,料全港公院約10至20%患者有類似情況。他指,長者染疫後胃口差,不飲不食,易脫水致急性腎衰竭,而需再住院2、3周;另新冠病毒或損鼻黏膜保護或肺功能,令肺炎鏈球菌等更易入侵,需用抗生素治療。

周續指,深切治療部(ICU)患者多僅打1針或無針,需高流量氧氣治療者眾,每分鐘氧氣流速達60公升,遠超尋常的1至2公升;有病人要臉朝下吸氧。有臨終的長者在病房內吹不滅家人為他準備的生日蛋糕蠟燭,「而這亦是他人生最後一個生日。」他指,行醫廿載未試過「每日簽死亡證多過出院證」,對病人臨終只能隔着玻璃告別親人,感到十分心酸。

學院院長李錦滔指,全港35萬長者1針未打,染疫後遺症風險高,海外數據顯示40%至50%人感染後有呼吸困難等「長新冠」後遺症;而英國衞生安全局今年2月綜合15項研究數據發現,接種疫苗可減少長者出現「長新冠」症狀,感染後再補針亦有相同效果,建議長者勿觀望第2代疫苗,在第6波前盡快打針。

英國一項研究追蹤39間公營醫院的2,000患者康復情況,當中僅25%出院後5個月康復,至1年後僅多4個百分點的人康復,而女患者較男性更難完全康復,不少人仍有疲勞、肌肉痛、呼吸困難、持續炎症等「長新冠」症狀。

已築免疫屏障 專家倡2周後再寬防疫

第5波至今有118.9萬人確診。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推算,真正感染者逾400萬人,已築起免疫屏障,2、3周後日均確診料跌至百人以下,倡在2周後放寬第2階段社交距離。他指,Omicron傳染性高,不應再集中「清零」,反而應重視穩控,即減少重症及死亡病例,又指做全民檢測成本效益極低,即使「清零」可能僅維持數日。

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指,疫情穩定且緩慢向下,復活節長假後未見反彈,惟預期未來1、2周日均確診維持在3位數,仍屬高水平,要持續觀察,視乎接種率等再決定下階段放寬。而今日料會有逾500間學校恢復面授,他指復課「風險唔係完全無」,提醒家長每日為子女做好快測,避免陽性個案進入校園。

記者:脫芷晴

美術:招潤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