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傳統檢測易致戒錯口 中大研新法 驗蝦敏感更精準

發佈時間: 2022/01/07

食物敏感困擾不少人,當中以蝦敏感最常見,惟傳統檢測不時有「假陽性/假陰性」,容易出現誤診。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研發新型「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BAT),靈敏度及特異性更精準,且病人僅需抽血,較傳統檢測安全省事。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指,貝類敏感(即甲殼類、貝殼類)在沿海地區十分常見,高發病區甚至每10人便有1人過敏,以河北、廣東省和香港最多人易有蝦敏感。惟傳統皮刺測試及驗血測試,僅檢測患者體內的「蝦類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抗體濃度,假陽性或假陰性機率高達8成,易與塵蟎、蟑螂敏感混淆,或令患者「戒錯口」。而食物測試需分兩日進行,或激發嚴重過敏,對患者及配套醫療支援需求較高。

中大兒科學系教授梁廷勳團隊研發全新BAT測試,抽取患者血液後,再在實驗室加入致敏源刺激,並量度血液中的CD63細胞反應,在35名受試者中,靈敏度達87%,特異性達94%。以1分為滿分,其準確度達0.88分,較皮刺和傳統血檢更高。

只需抽血 結果不受感冒藥干擾

兒科學系副研究員衛懿欣解釋,致敏源加入血液後會產生交聯反應,使嗜鹼性粒細胞活化,引導CD63到細胞膜上,當CD63佔比愈高,患者過敏反應愈大;CD63佔比逾38%已屬蝦過敏。梁補充,新法僅需抽血,適用於所有患者,即使服用含抗組織胺的感冒藥,亦不會如傳統檢測般干擾結果。

梁續指,蝦敏感通常終身過敏,但未必自小出現,患者常因不斷受刺激而觸發嚴重過敏,及早識別相當重要,「一般戒得愈清、時間愈長,愈易甩到過敏」。

記者︰脫芷晴

美術:招潤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