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外傳 內傳 內在 欣賞自己3種聲音

發佈時間: 2018/08/24

有些人會覺得錄音裏自己聲音很怪,甚至不喜歡它。聲音研究專家麗貝卡•克萊博格(Rébecca Kleinberger)認為聲音是彼此接觸方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亦往往離不開聲音。人類有「外傳」、「內傳」和「內在」三種不同聲音,希望大家能學會欣賞自己所有聲音。

麗貝卡專門研究人與自己的聲音、與別人的聲音之間的關係。並從神經學、生物學、語言學等範疇,研究人透過聆聽聲音能夠學到甚麼。她的小組亦會創造工具和攢存經驗,去幫助人們學會應用聲音。

「外傳」刺激多 不喜錄音聲

在人類進化過程中,聲音不論對物種或對社會都有着重要的意義。

在個人和人際層面上,聲音比起文字或數據更容易建立人與人的關係。麗貝卡指,聲音會隨着交談的對象而改變,因此她能夠憑一小段對話推測說話的對象。

在醫學方面,憑着一些聲學知識,專家能推斷一些失常的身體狀況。例如,只要聆聽聲音中不穩定的氣流便能偵測早期的帕金遜症,又或者只要聆聽對話中每個單詞間的節奏,便能辨出抑鬱症。

難辨別「內在」 致精神分裂

麗貝卡相信聲音之所以能應用在多方面,是因為人擁有不止一個聲音︰「當你看着面具,看到的是一個角色的投影,這稱為『外傳聲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體型、生理狀況和荷爾蒙水平,這令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外傳聲音。而她的實驗室也在教導一些機器透過深度學習去辨識說話的人。

「你戴着面具時不會實際地看到面具,只會看到面具的裏面,那就是『內傳聲音』。」由於生活中最常聽到的是自己發聲的「內傳聲音」,所以聽到外傳聲音時受到的刺激會較多,這便解釋了為甚麼人們不喜歡自己的「錄音聲」。外傳的聲音藉由空氣傳播,而內傳的聲音藉由骨頭傳播。

至於「內在聲音」是源於大腦的「感知回饋」。因大腦已知道自己的聲音是怎樣,所以不需花費精力去分析它帶來的訊號。例如在默默閱讀的時候,聽到的便是內在聲音。患有幻聽的精神分裂病患者會無法辨別內在聲音和區分聲音的來源。而麗貝卡的實驗室正在研究一些小型設備,去幫助他們分辨腦內和腦外的聲音。

麗貝卡希望能減少人們對聲音的偏見,創造更多健康的關係及使人們更了解自己:「因為聲音是讓你成為人類的關鍵因素,它使你能與世界互動。」

http://www.ted.com/talks/rebecca_kleinberger_our_three_voices

資料整理:歐陽綽妍

編輯:吳浩南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