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勿輕視 高血壓隨時來襲」

發佈時間: 2018/08/24

高血壓一直被喻為最危險的隱形殺手,除因患上高血壓會增加併發嚴重疾病,如冠心病、中風、心臟衰竭和腎衰竭等的風險外,大部分患者更無明顯病徵,往往待出現併發症時才被發現,錯過治療的黃金機會。嘉諾撒醫院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副主任曾子欣醫生指出,其實只要及早發現高血壓問題,對症下藥,就可有效控制病情,故建議市民定期檢查血壓,防患於未然。

血壓是指當心臟收縮,將血液泵進動脈再傳送身體各個器官時,對動脈血管造成的壓力。一般而言,成人的理想血壓水平為120/80mmHg或以下。不過美國心臟協會較早前收緊高血壓定義,由現時140/90mmHg下調至130/80mmHg,希望下調後可讓市民及早關注血壓問題。曾子欣醫生解釋指,由於高血壓不一定有明顯症狀,很多人忽略其病徵及嚴重性,令血管持續受到破壞,導致相關器官受損,併發嚴重疾病,問題不容忽視。

按患者病情 制定治療方案

一般而言,造成高血壓的成因有很多,部分患者可能與腎病和內分泌疾病有關。另外,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攝取過量鹽、缺乏運動、睡眠不足等,或有高血壓家族病史,也會增加患上高血壓的機會。曾子欣醫生指出,一旦血壓超標,醫生通常會先根據情況,斷定患者是單純的高血壓,或是因其他疾病引致再制定治療方案。一般情況不太嚴重的患者,醫生都會先建議從日常生活入手,透過如奉行三低一高的飲食習慣(即低脂、低糖、低鹽、高纖維)、多做運動及多休息,以減低血壓升高及惡化的機會。

如果透過改善生活習慣仍未能減低血壓,或患者屬高風險人士,便要輔以藥物控制。曾子欣醫生指,現時主要用於治療血壓的藥物是透過去水去鹽、擴張血管、減慢心跳等達致降血壓的效果。醫生會因應病人的情況用藥,其中新一代Beta受體阻滯劑的降血壓藥物,除可針對血壓,亦能幫助擴張血管,減緩心血管問題引發的心絞痛情況,同時解決兩個問題。曾子欣醫生以一名曾接受通波仔手術的高血壓患者為例:「患者為一名50多歲的男性,雖接受了通波仔手術,但其他血管收窄情況仍未完全解決,故仍不時感到心口翳悶,直至轉用新一代Beta受體阻滯劑後,心口翳悶及心絞痛的情況大大改善,運動量也因此而增加,為病情帶來正面影響。」

最後曾子欣醫生提醒市民,平時應多注意身體的變化、並定期量度血壓,有問題就要及早求醫,對症下藥,以減低併發嚴重疾病的風險。

(資料由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醫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