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慢性運動創傷年輕化 最細小三

發佈時間: 2018/05/08

據世衞研究,不做運動(physical inactivity)在十大常見死因中排第4,比過重或肥胖、高膽固醇等更高危。但有公院醫生表示,曾有OL為練馬拉松突然增加運動強度,致出現過勞性骨折;而慢性運動創傷亦出現年輕化趨勢,這與愈來愈多孩子進行競爭性運動、校際比賽,甚至是被迫訓練有關,最年輕的求診者只有小學三年級。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顧問醫生尹耀宗表示,愈來愈多人患慢性運動創傷,更出現年輕化現象,最年輕的求診者只有小學三年級。其中一個導致外傷的風險因素是孩子被迫做運動訓練,加上錯誤自訂訓練計劃等,致患者出現過勞性損傷或患「過度訓練症候群」,病徵包括常感勞累、抑鬱及失去動力等。

病徵包括常感勞累

他指出,處於發育期的兒童,如太早進行單一運動訓練、或是訓練時間太長,可出現牽引性骨折,膝頭出現腫脹或變形,嚴重可致骨骼斷裂。

除了年輕患者,尹稱亦曾有39歲OL參加半馬拉松,在比賽前增加運動度至一星期跑3天、每次10公里以上,有天該OL左前足突然劇痛,在接受檢查及磁力共振後,發現出現與運動相關的疲勞性骨折;幸因及時發現,最後透過打石膏等,在3個月後骨骼明顯修復。

編輯︰黎家榮

美術︰熊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