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不可能」鐵路隧道 五大技術突破

發佈時間: 2018/03/21

226座隧道,396座橋樑,串聯起一條「世紀鐵路」--綿延886公里的蘭渝鐵路,貫穿南北鐵路動脈,令西部17個貧困縣走上「脫貧路」。其沿綫地區地質複雜,施工難度極高,其中的胡麻嶺隧道更號稱「鬼門關」,耗時8年貫通,一度令外國專家都束手無策。

這是一條「世紀鐵路」︰從1919年孫中山提出的最初構想到去年建成通車,10萬人歷時九年,終於圓夢。

鐵路經過10條區域性大斷裂,87條大斷層,翻越海拔3,000米的秦嶺,其沿途地質狀況之複雜,堪稱中國鐵路建設史之最,施工難度極高、風險極大。

「豆花裏打隧道」 173米建六年

其中,不足14公里長的胡麻嶺隧道,險些令鐵路中途折戟。這條隧道位於蘭州市和定西市交界處的胡麻嶺,共修建了八年,最難的一段號稱「鬼門關」,最後的173米就耗費了整整六年。

這一段隧道穿越三系飽和富水粉細砂底層,泥砂含水量高達24%,施工如同「豆花裏打隧道」,罕見地質令數十批外國專家束手無策,被德國專家斷言是「不可能」工程。

施工團隊曾遭遇數次大型湧水湧泥事故,經歷了無數次失敗,終於摸索出真空降水、注漿固土等新技術、新工藝,令周邊地層在10秒內迅速凝固,破解了這個「世界難題」,5項技術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鐵路於去年9月通車後,從蘭州到重慶的車程從22小時縮短至11小時;連接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成為與京廣綫、京滬綫並列的三大南北鐵路大動脈;亦是「一帶一路」的黃金通道,中歐班列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西部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運輸成本降75%

鐵路沿綫的22個市縣區中,有13個國家扶貧重點縣、4個省級扶貧重點縣,蘭渝鐵路打通了當地民眾的出山路,更是「扶貧路」。鐵路沿綫區域盛產花椒、核桃、中藥等經濟農作物,過去運輸成本高企,無法吸引區域外客戶。以甘肅隴南為例,鐵路通車後,陸路運輸成本由每噸1,500元人民幣(下同)降至400元,下降75%。不少在外打工的農民看到致富希望,陸續回到家鄉,種植經濟作物。

最耐寒鐵路 哈大高鐵

2012年通車的哈大高鐵,是世界首條新建高寒地區高鐵,亦是溫差最大的高速鐵路,其沿綫最低氣溫低至-37.3℃,極端溫差達70℃。

這條高鐵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包括最耐寒車廂等。為滿足-40℃的設計要求,科研人員解決了金屬、非金屬、油酯類等相關材料的低溫適應性問題,為車廂穿上「羽絨褸」,車廂連接處還安裝了「拉鎖」--密封型開閉機構和設備艙,做到防凍融雪,亦令車廂溫度始終保持在人體最舒適的22℃。

巨型過山車 川藏鐵路

川藏鐵路穿越高山、深谷、冰川,綫路「八起八伏」,累計爬升高度超過1.4萬米(相當於14.6座大帽山疊起來),工程師指好像「修建巨型過山車」。

最陡峭的一段,50公里升高2,000米,坡度約千分之40,而一般鐵路最大坡度低於千分之25,只能曲綫前進。

另外,鐵路沿綫地質狀況極其複雜,施工團隊面臨凍土、高地震區、溶洞、暗河、巖爆等考驗,還有雪崩、山泥傾瀉等地質災害風險。中鐵二院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對進藏鐵路進行研究,直至2008年,川藏鐵路才啟動建設。副總工程師林世金直言,「川藏鐵路的設計,是迄今遇到過的最困難的項目。」

編輯︰陳文華

美術︰招潤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