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三紙回收膠樽優先 明年垃圾費畀多啲

發佈時間: 2018/02/26

為配合內地收緊回收物資進口要求,環保署由三個月前倡「三紙兩膠」,現改成「三紙回收、膠樽優先」,當中列明9類紙品不宜回收,膠樽以外的可回收塑膠,則建議交到5個「綠在區區」或18個社區網絡回收。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措施變相鼓勵市民把回收物丟入垃圾箱,當明年垃圾徵費,市民更勢「硬食」貴垃圾費。

環保署副署長郭黃穎琦指,所有樽形膠都可放入三色筒,而廢紙除三紙外全部不宜回收,她稱因現時內地高要求,而每年有2,000噸廢紙送往堆填區,當中有1,000噸是「三紙」,如市民做好三紙回收,則可把這1,000噸「拯救」出來。

其他廢物收集點 非區區有

但根據環保署網頁,「綠在區區」只有5個正運作,其餘十數區仍在選址或尚未招標;18間社區回收中心亦不是區區都有,西貢及離島更是兩者也沒有。將軍澳居民伍小姐稱,曾儲起並洗淨數十個外賣透明膠兜,特地拿到去綠在觀塘,惟職員看過後竟然不收,叫她當垃圾丟掉,令她感相當無奈。

另外,環團綠惜地球本月在幾間大型超市進行共四次調查,觀察一個小時內消費者購物中有即棄塑料托盤的情況。結果在375位消費者中,57%有即棄托盤,平均每位顧客有1.7個,最多一位有6件托盤,建議政府應推動超市減用「無謂包裝」。另一環團綠色力量則促請當局,應效日、德超市須負責回收。

徵費乏回收配套 變相罰錢

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料最快2019年下半年實施,立法會陳克勤議員指,分開三色筒及綠在區區會使市民混亂,徵費後若市民想減廢又無路可回收,則是「罰市民錢」。他強調,除非徵費時已有良好及完整的回收配套,及確認徵費費用於環保用途,否則民建聯不會支持通過徵費。

編輯:林子豐

美術:熊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