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新式心臟除顫器 減手術風險

發佈時間: 2018/02/12

心臟猝死殺人於無形,若未能趕及在黃金1小時內搶救恐致命。有心臟科醫生建議,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等高危患者,經醫生臨床評估後,可透過安裝植入式心臟除顫器減低心臟猝死風險,建議患者除傳統植入式心臟除顫器(ICD)外,可考慮新式全皮下植入式心臟除顫器(S-ICD),令患者肺部及心臟的受損程度相對減低。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劉柱柏指,一旦出現症狀,如心口痛,可於1小時內奪命,建議高危人士,如曾有心臟猝死的家庭成員、先天性心臟病及心肌梗塞患者,經心電圖測試及臨床評估後,可考慮安裝ICD。惟ICD須經血管植入除顫導聯綫,連接到心臟,當儀器偵測到心律不正時,會發出電擊以穩定心律,惟手術過程有機會刺穿血管及令肺部及心臟受損,同時顫導聯綫亦有感染細菌及斷裂的風險。

皮下植入 免血管受損

而S-ICD則將除顫導聯綫植入皮下,無需接觸心臟及血管,相對手術風險較低,惟因電綫非植入心臟裏,故不能直接透過電流刺激心臟做起搏功能,故不適合需起搏功能患者。

69歲的吳先生,1996年因室性心動過速引致昏厥,確診遺傳性心臟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1998年植入ICD,翌年因除顫導聯綫損耗而引發錯誤電擊需更換;及至2004年因導聯綫損壞再更換,遂於2014年轉用S-ICD,情況暫解決。

記者:李嘉嘉

編輯:梁偉澄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