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打工仔而言,要擁抱夢想恍似遙不可期。但兩位本地手作人告訴大家,要夢想成真,就要以勇氣擺脫營營役役的職場生活枷鎖。或許未來充滿未知之數,但只要勿忘追夢初衷,定能達到理想。
自小喜愛畫畫甘聖欣(聖欣)是一位「文字師」,6年前她因難抵每天朝9晚12的超長工時,毅然放棄室內設計工作,希望尋回自己興趣與生活。她在小石頭寫上文字,繪畫大自然風光,希望能將平靜帶給身邊人;熊尹詩(June)則熱愛編織,2015年因厭倦沒意義工作,辭去任職8年的平面設計師一職,隨心所愛設立自家品牌售賣作品。
領悟到聆聽重要性
聖欣透過以字入畫,希望讓客人了解文字中涵義,分享正能量。「文字師」本來只是品牌名,後來演變成她的職業。
聖欣又笑言,「文字師」的使命是從客人身上體會︰「曾有一位客人想我在掌心大的石頭畫上『幸福』二字,他希望勉勵他的朋友『幸福就在掌握之中』。原來我的畫可以有這麼多意義,我沒想過原來可以鼓勵別人,他們的故事令我覺得,自己的畫有份使命。」
而June則在客人身上領悟到聆聽的重要性,她笑說從前自己不斷說話,未想過現可當聆聽者,「教編織班時學生會跟我說他們的故事,他們將所有擔心與不開心都告訴我,變成朋友。訴說過後我會叫他們專心編織,希望讓他們有兩小時放鬆也好。」
多次糾結 堅持到底
二人跳出職場框框看似灑脫,其實她們亦曾在不安和迷惘中徘徊。聖欣憶述︰「開頭覺得好亂好迷惘,不會再有上司告訴你要做甚麼。未摸索到方向,好不安,加上又無錢,會令你好想放棄。」June就笑言︰「最擔心都是沒錢。以前工作能儲錢,但現在只剛剛好。但又會想,我有手有腳,將來沒錢便重投職場生涯。」
經歷多次糾結,亦有過放棄念頭,但二人仍在手作路上勇往直前。聖欣笑言,堅持背後全因倔強性格,「那時身邊朋友不支持,他們狂跟我說『你返去搵工啦』,不斷被攻擊。但我就更不甘心,我應該做到,不想被人看死。每次想放棄都會因這心態驅使,使我繼續下去。」
經過了六年的手作生涯,朋友的意見已經跟以往截然不同︰「他們現在會說,『好想可以像你一樣做自己喜歡的事』。但因為年齡、家庭、生活等因素,他們已無法跳出(職場)。」
努力6年 改變朋友看法
人們常說,青春是年輕人的本錢。聖欣和June的故事正好說出,與其回頭懊悔當時沒有放下職場枷鎖,不如及時跳出舒適圈,嘗試伸手觸碰那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也許最後未必如願,但至少曾經奮力去追求自己所愛。
隨心而行 幸得家人體諒
聖欣隨心而行未必獲朋友支持,但二人幸得家人體諒,聖欣說︰「好難得家人會如此支持,他們甚至叫我交少點家用。經歷低潮時媽媽不會騷擾我,但她會遞上一碗湯。」而June的家人起初更打算給她生活費,生怕她未能應付日常開支。家人的鼓勵,無形中成了兩人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記者:李樂欣
編輯:黎家榮
美術: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