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謬誤二:亂憑感覺用藥 哮喘失控」

發佈時間: 2018/01/30

繼上回為治療哮喘用的吸入式類固醇來個大平反後,今次再次請來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公共教育委員會委員陳頴欣醫生拆解另一謬誤─憑感覺用藥。事關不少哮喘病人怕被標籤,又忽視哮喘的嚴重性,當一段時間不復發後,便自以為康復而停藥,增加復發風險同時,更因肺部氣管反覆發炎造成肺功能衰退問題。

治標VS治本

陳醫生表示,臨床發現不少哮喘患者並未有依足醫生指示用藥,亂憑感覺用藥,以為病情好轉就不需使用吸入式預防藥物,或是害怕類固醇的副作用,平時只靠急救型的短效氣管舒張劑,結果無法妥善控制病情。陳醫生指出,治標藥物和治本藥物對治療哮喘其實同樣重要,當哮喘緊急發作時,病人需要治標的短效氣管舒張劑,迅速擴張及放鬆氣管,讓病人有足夠時間求醫治療。至於從治本出發預防哮喘發作,則主要以治本的吸入式類固醇和長效氣管舒張劑,幫助控制炎症,減低急性哮喘及復發風險。

哮喘病人多忽視類固醇治療的重要

曾有一名患有哮喘的男童,經常因傷風咳嗽症狀而求診,患者的媽媽起初沒意識到其嚴重性,直至發病情況愈見頻密,並得到家庭醫生的深入解釋,始相信兒子患上哮喘,縱然起初難以接受,又害怕類固醇的副作用而提出不少藉口,但最終也因對家庭醫生的信任,認真以預防性藥物治療兒子的哮喘。經2-3星期的治療後,哮喘不再發作,就算到天氣極凍的北海道旅行也安然無事。

哮喘是一種慢性疾病,預防性治療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大多數家長都不能接受子女被標籤,抗拒長期服用吸入式預防藥物,加上對類固醇的誤解,用藥的依從性極低,並只傾向使用氣管舒張劑急救一時不適,忽略從根本治療氣管炎症的重要,直至氣管耗損到不能呼吸,那時,無論再吸幾多舒張劑都起不了作用。陳醫生強調,吸入式類固醇藥劑量輕微,藥性溫和,而且藥物能直達氣管,副作用很少,更不會成癮,可安心使用。若病情控制得宜,藥物的劑量更可再作調較,讓病人以最少的藥物來控制哮喘,相反,若抗拒使用吸入式類固醇,導致病情惡化,最終或需處方口服類固醇作短期治療,帶來更多及全身性的副作用,得不償失。

(資訊)

此專欄由葛蘭素史克安排。資料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公眾教育委員會委員陳頴欣醫生提供作教育用途。讀者應向註冊醫生查詢有關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