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體能要求高 與時間競賽 女拆彈專家不讓鬚眉

發佈時間: 2017/12/20

港人凡事講求效率,有本港拆彈專家坦言,每次行動皆與時間競賽。拆彈工作無疑是危險,但巾幗仍不讓鬚眉。本港其中一名女拆彈專家透露,單是遴選便要背負逾百磅裝備上斜,能堅持下去,全憑「For the Greater Good of Humanity」。

爆炸品處理課共有11名正規爆炸品處理人員,由一名高級警司率領;該課亦有30名兼任爆炸品處理人員,包括4名女性,鄺靈楓是其中一名爆炸品處理主任,主要協助處理土製炸彈個案。

過程須跟足程序

已加入爆炸品處理課6年、正職為港島總區衝鋒隊高級督察的鄺靈楓稱,警務人員需通過一系列遴選及訓練,才可成為拆彈專家,她透露遴選時要穿上100磅的裝備及攜着逾30磅、用以摧毀爆炸品的武器走上斜路,惟緊記着當初加入該課是為了「For the Greater Good of Humanity」,便能堅持下去。

電影《拆彈專家》中,紅隧被悍匪堵塞,並威脅炸毀隧道,警方為求安全,同時封閉其餘兩條過海的東、西隧,惟港人當時只想着上班,隧道封鎖數小時後便要開通。

兼任爆炸品處理課後備小組爆炸品處理主任兩年的機場警區機場特警組高級督察封志浩指,不少人或不明白發現炸彈時,為何要封鎖一定範圍,作為拆彈一員,惟有盡力完成任務,確保眾人安全。而拆彈過程的程序不可隨意跳過,否則只會造成危險。

鄺靈楓亦指,近年本港大興土木,不少地盤愈挖愈深,部分埋藏於河床的軍火因此被掘出來。如屬曾發射過的炮彈,因經歷長年累月風化,內裏化學成分有變,或存在更多不穩定性,須小心處理。

編輯:梁顯庭

攝影:林宇翔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