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移居台中升學 拋壓力保育童年

發佈時間: 2017/12/12

任職電訊公司IT部管理層的Joanne,今年4月裸辭,帶同8歲的大女及5歲的孖仔移居台中,並讓子女入讀當地國民學校,在今個學年分別升讀小三及高班,開展與大部分港童不一樣的學習生活。

Joanne在孩子出生後,先為女兒鋪路入讀一條龍幼稚園,其後孖仔出生,再轉區入讀一間傳統名校,好讓弟弟能隨姊姊升讀。但眼見女兒功課壓力大、沒時間玩耍,弟弟也看似不是讀書的材料,令她萌生讓子女到外地唸書的構想,「台灣有不同類型的學校,如森林學校、實踐學校,但經過一番研究後,最終為子女選讀當地的國民小學,因想小朋友在普通的主流下,壓力不會太大,同時也不需要特定的學習環境,只想過一些平凡沒壓力的生活。」

勤與老師交流

開學已數月,現時囡囡每天約有兩項功課,半小時內便可完成,孖仔則需要每天背誦數句《弟子規》。「校園生活簡樸,早上學生會與老師一齊打掃校園,家長義工會幫忙做交通指導、澆花及功課輔導。學校早上時段設有晨光組,在老師開例會期間,由家長代上一堂課,內容可自由選擇,可以是說故事、做手工等。」Joanne現時便會為小三學生讀英文故事。

她自言相比在香港時,家長更容易接觸老師。「班級老師會留手機號碼給家長,有需要時可致電老師,或放學後親自到班房找老師面談。」

回想選校過程,Joanne也在網絡找過當地不同學校的資料。「國營小學的學校指引及課程內容基本上都一樣,分別在於校長及老師,因此我會考慮校長是否積極推動多元化的活動,為學校引入新元素。囡囡就讀的學校經常與其他學校合辦一些特別活動、教育講座等,我希望她能在這裏有不同興趣的發展空間。」

Joanne續稱,台灣國小像香港般採取學區制,因此她在選定學校後,便要在同一學區內租住房子。在申請移民的過程中,她先後3次到訪台灣,每次也會到學校見老師,了解入學時間、適應環境等問題,並在老師建議下,選擇在4月移居台中,因可遷就入學時間。「囡囡在取得居留證後,先在5、6月當插班生,體驗校園生活,也可趁暑假報讀學校的暑期活動,令她對學校更有歸屬感,避免在9月新學期時一次過有太大的轉變,更易適應。」

提升生活質素

Joanne在港時工作繁忙,平日親子時間不多,自言不想退休後回看與孩子共度的童年時光,竟是一片空白。她笑言,現在家居環境由700呎變3,000呎,所居住的小社區,一走出家門便有花園,可以放心讓孩子上街玩,他們的自由時間都會在屋苑範圍探索。「在香港小朋友每天返學放學,只有周六、日會到公園或圖書館。台灣的生活指數較低,加上環境優美,整體來說生活質素是上升了!」

Joanne也感受到台灣的濃濃人情味,鄰居都有興趣了解她這個外地人為何移居台灣,甚麼話題也可說,這也令她更有信心及更容易融入社區。

移民程序約5個月

Joanne一家由去年12月開始辦移民,包括撰寫移民計劃書、委託會計師為他們在台灣註冊成立公司,再到台灣找居所、保證人,經過短短5個月時間,至今年4月移民計劃終於獲批。一家5口現時在台中定居,因天氣好又接近大自然,生活指數亦在中游位置,地方亦不會太落後。她稱,「移民台灣是因門檻較低,約600萬台幣(約150萬港幣)便可,大多數港人把居住的樓套現,已可做得到!」

撰文︰李越樺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敏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