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壓力指數3年新高 過半學生患抑鬱表徵

發佈時間: 2017/09/28

開學近一個月,有調查發現,近4成受訪中學生及大專生新學年的壓力指數偏高,為同類調查3年來的新高。過半受訪學生更出現抑鬱情緒的表徵,近47%受訪學生以「藏在心裏,扮無事」等較消極方式處理負面情緒。有社工指出,青春期階段情緒起伏變化較大,作為身邊人應學懂正確關心的方法,避免否定學生的情緒,以免弄巧反拙。

青協的輔導熱綫去年9月至今年8月,分別處理了逾1.9萬及逾1.6萬宗與情緒及校園相關的求助個案,較去年升逾2,600及近7,000宗。青協關心一綫單位主任吳錦娟指,求助個案中包括一名升中二女生。她過往曾遭遇校園欺凌,被同學拍照並上載至社交平台取笑,令女生擔心及焦慮開學後會再遭欺凌,惟由於她在名校就讀,不願轉校,只能啞忍。

66%聽音樂減壓

另有一名就讀名校的中六男生求助,其家人期望他未來能成為醫生或從事銀行工作,惟男生卻喜歡電影創作,擔心家人反對而不敢明言。男生稱感到與家人的關係愈來愈疏遠,心裏壓力卻愈來愈大,感孤單無助,對出路感迷惘。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今年9月訪問3,441名中學生大專生,結果發現當感到不開心時,66.8%受訪者會聽音樂、47.4%「打機」,另有近47%會「藏在心裏,扮無事」。但當不開心時,55%受訪學生最希望聽到「如果你有需要,隨時搵我」。青協全健思維中心督導主任徐小曼指,部分學生出現情緒困擾時,不會直接表達,建議家長及教師留意學生有否出現失眠及對事物失興趣等焦慮情緒,若情況持續2至4周,應向醫生等專業人士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