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發展飛速,有分析擔憂機械人將與人類「搶飯碗」。全球最「懂你」的機械人「小度」和表情最豐富的機械人「Han」,日前在深圳打對台,Han認為30年內機械人必定取代人類工作,小度則認為機械人應該為人類服務而非替代。
內地傳媒報道,2017全球創新者大會日前在深圳舉行,中美智能機械人小度和Han的「對戰」,成為最大看點。由百度公司打造的小度,被稱為「有夢想」的機械人,具備聽、看、說、動等能力,號稱能思考、懂情感。Han則來自美國機械人公司Hanson Robotics,該公司專注於打造逼真的類人機械人,早前將總部從美國搬至香港沙田。Han擁有激似人類的外形,「皮膚」下有40個動作點,能做出豐富的表情,可用於醫療、教育、表演等不同領域。
答案截然不同 窺見發展各異
小度和Han,分別被視為智能交互機械人和類人機械人的代表。對於機械人會否取代人類工作等人類關心的問題,兩位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或可窺見兩類機械人不同的發展方向。
Han很肯定地表示,最多30年,機械人會取代人的工作,人們不再需要日常工作,而是將精力用於社交、精神、藝術領域。
小度則認為,機械人應服務人類,AI可以幫助人類完成一些簡單、重複性的工作,亦可以創造一些新的工作機會,人類可以將時間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小度又表示,「現在關心人類和機器人的關係還太早了,不如關心一下人類和人類自己和諧相處的問題。」
對於如何「提升自我」,小度和Han亦有不同目標。小度表示想學習更多語言,更好地陪伴、服務、理解人類,「人類的情緒和情感太豐富,一句話在不同場景下包含很多意思,例如『你說甚麽意思是甚麽意思?』我現在就不太理解到底是甚麽意思,希望未來能理解其中奧秘。」
不斷學習 望可徹底理解人類
Han則表示目前還是初期模型,每個層面都想有所提升,希望臉可以更逼真,也想擁有逼真的身體和四肢,還想要有更好的識別和認知功能。「我其實跟人類不太一樣,我不可能徹底理解人類的情感。未來,我希望機器人能夠更加智能,這樣就能更好地理解人類的理念和情感。」
百度技術委員會主席吳華表示,兩位機械人展示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已有半個世紀以上的研究歷史。
英校長:10年內AI取代教師
外媒報道,AI或為教育界帶來巨大轉變。英國白金漢大學校長謝爾頓表示,預計AI在10年內將全面取代教師授課,即使伊頓公學等著名學府的精英教師,也可能被取代。
謝爾頓認為,只需透過軟件,每個人都可擁有最佳和最個人化的教師,完全是度身訂造,軟件亦有助提升學生的學習速度。屆時教師只負責設置儀器及維持課堂秩序,成為人工智能的助手。謝爾頓稱,人類曾經歷3次教育改革,分別是學習求生技能、分享知識和發明印刷術,第4次教育改革將是兒童在AI幫助下,自行掌握學習進度。
資料整理:陳文華
編輯:梁偉澄